1)第十八章 造个火炕取取暖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继续闲聊了一会儿,三人终于在母亲的催促下出了门。没办法,谁让他这当哥哥的“忘了”很多的事,只好让两个弟弟带路了。

  从温暖的室内走出来,杨华才真切感受到深秋的寒冷,看着两个和自己差不多微微发抖的弟弟,他也只好暗自抱歉。

  由于没有棉花,这个时代的御寒手段相当有限。

  贵族倒不用担心,他们可以选择各种动物皮毛制成的裘袍或填充了蚕丝絮的绵衣御寒。

  普通的平民用不起这些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家境稍好点会用一些下等动物的毛皮制成短衫,一般点的则会在衣服被子里填“缊”,也就是纺织时剩下的乱麻、旧絮;再差点的便只能填芦絮等野外植物的产物了。

  可不管是缊还是芦絮,以这个时代的缝纫技术,就算只是填充在被子里,一觉下来,睡觉稍不老实点的人也能让其乱成一团。

  而要制成衣服还能穿得出去,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贫困的周地,能够拥有一套体面的冬衣,差不多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这其中还有不少是“祖上也阔过”时传下来的。

  每到冬季,一家人共用一套衣服,谁出门便由谁穿的现象在周地也并不罕见。

  在自己的计划列表里再加上一条改善保暖之后,三人便迈开大步向后山进发,以运动来抵御寒冷。

  走出两三里,杨华才算是缓过来,得以仔细打量周围的环境。

  这一带其实也不算是山,只是邙山余脉的丘陵地带。

  此时正是铁制农具开始广泛使用的时期,由此而带来的生产力大提高支撑起了战国频繁的战争。

  可这一工具更新的潮流却似乎忘了洛阳盆地一般,周地的人们刚抬脚想要跨进铁器时代的门槛,就因周室的衰落被一脚踹了回来。

  绝大多数周地的民众仍然只能使用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锄,持着这些简陋的工具,连平原、河谷的耕种也极为艰难,更遑论周王室分给他们的丘陵坡地了。

  看着村子周围遍布着枯萎的荒草、灌木,杨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虽然没有生长在农村,可还是多少知道农业生产的模样。

  在他那个时代,很多地方,大量的机械化已经取代了人力。而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个人耕种上百亩也不是什么难事。

  若要想靠家里的这点地改变自己的生活,要做的改变实在太多了,自己该如何着手呢?

  一边思考着,一边沿着溪边溯流而上,走了两三里后,三人来到了一处陡崖下的山洞口。

  看来这就是平时自己寻找水晶之地了。打量了一下周围裸露的岩石,主要是以石灰岩为主,心中略微回忆了一下自己那点可怜的地质知识,便开始追逐已经进洞的两个弟弟。

  等杨华进洞之时,林和壮已经用火镰点起了简易的火把。

  洞中的地面已经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