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 强势的中国_飞豹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防锈处理。

  接下来他们采用了70年代后世界造船工业才逐渐开始的船舶舾装的先进的舰船建造工艺,把“巨龙59级”航空母舰船体从船台上下水,为第二艘“巨龙59级”航空母舰“崛起”号的建造倒出船台。

  中国第一艘“巨龙59级”航空母舰,将在上海造船厂的舾装码头进行分段预装和总段预装,这将使安装工作可以在地面上进行平行的分散作业,从而使需要高空作业的工作在平地上做,外场作业内场做,仰装作业俯位做,减少了在码头和船内多工种的混合作业.预舾装改善了作业条件,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建造周期。

  这种方法就是后世大家经常挂在嘴上总说的模块化造船方法,用这种先进的方法极大的提高安装作业的效率,上海造船厂把各部委生产厂家生产的各个模块化的舾装单元——减摇鳍,尾部螺旋桨、方向舵等主机推进系统、全船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武器装备系统,机电装置,居住舱室等象装电脑似的把这些“模块”安装在预定的位置上,进行舰上设备栖装。

  后来由于这种模块化安装技术进度发快,效果好。被广泛的移植到其他制造业。大大简化了作业和装配难度,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第一艘“巨龙59级”航空母舰,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舾装,各种新设备,新装备逐件安装到位,然后在舰上对各种设备进行了调试试验。

  2年的精心准备,3年多以冲天的干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的努力。在全国各行各业亿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参与整个591工程近15万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全力拼搏,1961年11月25曰,中国第一艘核动力“巨龙59级”航空母舰“MZD”号,在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正式服役的这一天,在上海造船厂码头隆重出征,开赴东海水域进行对MZD号航空母舰舰上包括武器发射能力在内的动力、电力、损管、各种舰载飞机起降和作战系统、水面与空中跟踪雷达以及通信和导航系统等所有主要系统进行全面的海上测试。

  在海试中,人们最为关注的电磁弹射器完全达到了起飞速度:每秒28-103米;最大牵引力和平均牵引力之比:;最大弹射能量:122兆焦;最短起飞循环时间:41秒;重量:223吨;体积:430立方米;补充能源需求:6165千瓦的各项设计指标。

  为了攻克电磁弹射器这一难题,四机部组织全国特种电力技术专家和有经验丰富的工人参加的多个攻坚队伍,对强迫储能装置、直线感应电机、电磁弹射器的导轨进行攻关。蓝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蓝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