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9章 五年两百万_北宋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铜镜。

  铜镜会锈蚀,所以需要经常磨。

  磨镜子就是一门很火的职业。

  “对,镜子。”

  包拯盯着他说道:“撒谎的后果……”

  “绝不敢。”

  沈安举手道:“此等大事某不会说谎。”

  包拯点头道:“好,此事老夫应了。”

  三司使的支持会使沈安的成功率更高,可还有宰辅。

  包拯迟疑了一下,皱眉道:“你写那些东西作甚?”

  小说只是在勾栏瓦舍里出现的东西,对于士大夫来说连解闷都不够资格……一句话,这玩意儿就是下等人写的东西,下等人喜欢的东西。

  沈安干笑道:“写着玩。”

  包拯点点头:“里面倒是有些可观之处,不过终究登不得大雅之堂,莫要沉迷。”

  “是。”

  沈安虽然应了,可却压根不在意这个。

  他深信一点,不管是小说还是诗词,好的东西就会受欢迎。

  石头记能够风靡多年,自然是个好东西。

  ……

  第二天沈安就去上朝了。

  “臣敢打包票,每年三家市舶司的岁入能有一百万!”

  沈安不说什么大宋的危机,因为任何危机在这群君臣的眼中都是过眼云烟。

  大宋都平安多年了,你和我扯什么危机……当年我们也扯过,结果被打成了猪头。

  所以沈安直接就说出了条件。

  在目前七十万贯的基础上,岁入达到一百万贯!

  每年多出三十万贯……三十万贯是个啥概念?

  当年澶渊之盟的赔款折价也不过是三十多万贯!

  澶渊之盟时,这三十多万贯不算啥,而且每年通过榷场都能赚回来。若非出了真宗这个败家子,大宋现在的家底依旧还厚实。

  等到赵祯时,虽然节俭,但他还是继承了真宗留下的那一套,于是大宋的财政就越发的艰难了。

  以前不在意那三十多万贯的赔款,现在却肉疼的不行。而且重熙增币之后,每年给辽人的赔款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就更艰难了。

  所以沈安一提三十万贯,赵祯的眉毛就跳了一下。

  我这个皇帝也没余粮啊!

  韩琦也心动了,他看了一眼包拯,说道:“年轻人总是喜欢信口开河。”

  三十万贯,有了这笔钱,他这位首相就能从容许多。

  曾公亮淡淡的道:“枢密院那边差钱了,包拯,你何时给?”

  包拯皱眉道:“钱没有,老夫的命倒是有一条,你便取了去。”

  欧阳修干咳一声,说道:“一百万贯,若是能成,你想打断谁的腿?老夫帮你按着人。”

  从韩琦的‘信口开河’到曾公亮说缺钱,再到包拯说钱没有,命有一条……这些都是在暗示赵祯。

  官家,大宋很穷,这三十万贯很重要。

  若是旁人说每年增收三十万贯的话,不等赵祯说话,韩琦就能饱以老拳。

  可这是沈安。

  大宋有名的财神爷!

  赵祯心动了。

  可等欧阳修问沈安想用这个大功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