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章有门路的话,成年人当然选择全都做_白月万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干就干,当天我去找当时给我办户籍的村长,把我的想法跟她讲了一下,她会一点儿官话,知道我除了起名水平略烂,其他的,尤是这个官话水平尚还可以。加上她两个女儿都在二十里外的地方求学,一到冬日苦不堪言,如果我能在当地教授训诂,原话“能省下一笔钱。”

  姜国的思想控制非常严格,尤其是像教书这样带有思想输出的工作,更是被严格管制,所有的教书先生都要通过考察,否则就是搞私学,说来好笑,姜国对搞私学的处罚比设私刑还严重。

  好在我想教的是最基础的训诂学,属于小学范畴,是工具,不具备意识形态,加上此地天高皇帝远,村长表示她可以帮我搞定考察,前提是我必须租用她们家的房子开课。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答应了,还暗示了一下她和她亲戚家的孩子不用交学费,她喜笑颜开,表示租金可以分期结算。

  村长不愧是村长,不到十天,我去找她,她表示能解决的问题差不多都解决了,只需要我去县里把自己登记在册就行,当然这中间她也感到疑惑,问我“你是京华人吧?不去谋个一官半职,咋来这了?”

  我发挥起被搁置许久的胡扯本事,表示自己并不是京华人,只是官话说的比较好。我寒窗苦读十年,终于参加会试(春试),却被一些有权势的官家子弟走后门挤了下去,揭榜之日,我怒火攻心,一病不起。京城物价太高,我花光了母老乡亲给我凑的盘缠,京城那地到处都是读书人,我根本比不过她们,只好离开京城。可无功名伴身,无颜面见江东母老,仿徨之间,路过此地,讨口饭吃,顺便继续读书,准备下次会试。

  这番言论非常符合世人对文人的固有印象,我想她应该是相信了,因为第二天全镇的人都知道镇上来了个名落孙山的书生。

  (一百四十四)

  有学生抱着书走进书塾时,正是换上夏装的时节,早夏的葡萄已经结熟,因为我的第一位学生带着家里的葡萄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我。

  我的第一位学生名叫周问,是一个叁十八岁的秀才,考了二十年的乡试,正当她心灰意冷打算继承祖上的豆腐店时,镇上来了一个参加过春试的教书先生,于是她决定跟着这个先生,也就是我,学习。

  她见到我第一句话:“您都可以做我女儿了。”

  她说话口音极其严重,所以我没太明白她在说什么,但一看她的反应就知道她必然在感叹我的年龄。确实,她只比母亲小了叁岁,居然愿意过来向我求学,可真是不耻下问。

  我有预感,这样虚心求学的人,一定能在我的教学下,通过乡试。

  半个时辰后,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考二十年都没有通过乡试——字写得太烂。

  我让她回家练字,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