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八章_我乃郑氏四代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客气气地请下马车,随即便被一众清军兵卒们围成一圈护送着回到各自屋内,一点停留的机会也没留。

  驿站的官员惊讶地看着明人打扮的马仪一行人,随即反应过来,眼神像是被火烫到一样立马瞥到旁边,不敢再往马仪那行人那里打量半分。

  等使节团都回到各自房间后,负责陪同的伪清官员们再次以安全的名义为由要求马仪等人好好呆在房间中,严禁随意出入。

  呆在房间里的马仪开始和沙真仔细地合计着路上看到的那片壮观灯火。

  毫无疑问,那是一只军队,两人对这一点都无异议,毕竟夜晚在荒野中那么一大片火把不是军队又能是什么呢?

  但就军队的数量上,双方发生了不同的见解,沙真坚信那么多的火把怎么着起码也有六七万的军队。

  马仪保守一些给出了三万左右的估计,这还是他根据时局判断的,按说这么短的时间,伪清绝难在此处聚集六七万这般大规模的兵马。

  但若单以看到火把规模来说,平心而论,他估计应该确实在五万左右。

  这毫无疑问是伪清方面的疑兵之计,闪耀在四野的灯火是由姚启圣亲自吩咐安排下来的,目的就是让马仪一路上看不清清廷方面的虚实,让他觉得不可捉摸。

  姚启圣从康熙下达旨意的字里行间窥探到了皇帝仍决定一战的想法,这不出他的所料,他眼中的康熙皇帝骄傲又好强,受此奇耻大辱,焉能善罢甘休?

  他遵循了皇帝的旨意,由此在内心中决定了力求一战的方针。

  根据这个要求,理应尽量把自己这边的实力掩蔽起来,免得被敌方探知了自己的真正力量。

  有时又要故布疑阵,用夸大了的假象来迷惑敌人的耳目。

  夸大或缩小都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决定。

  依照康熙的命令,浙江南部和江西东部确实发生了一定规模的兵力调动,但规模都很小,而这几处调动的地方正在官道旁,是马仪一行人必经之处。

  原本姚启圣是想安排使节团绕路的,但绕路既可能误了行程,也会让马仪起疑心。

  他斟酌许久后最终决定维持路线不变,甚至准备借着这个机会迷惑马仪。

  他联合了江西的官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了布置,他不是缩小而是张大了声势,目的就是要给马仪造成错觉,让他认为清廷方面故意夸耀兵力,企图威慑使节。

  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夸耀总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姚启圣这一番夸耀的表现正是希望让马仪错认为清廷怯于一战,掩盖皇帝决心一战的真实意图。

  姚启圣的目的果然达到了。

  在房中冥思苦想的马仪当然知道清廷实力雄厚,但十万大军的损失可不是开玩笑的。

  即便对清廷而言想要恢复这一战带来的创伤,或者说直白点想要整兵再战,没点时间难以实现,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在赣闽交界处屯集了这么一只大军。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理所当然地判断出清军一定是在虚张声势,进而他欣喜地认为伪清的态度是怯于一战的,他乐观地觉得此次出使的任务将会很顺利。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