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漕事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旧例,但此事最后却不了了之,实在令人可惜啊。”

  史继偕道:“是啊,若是海运能开,我们福建举子进京也不用受此辛苦了。毕竟海上走还是方便。”

  二人正说之间,忽见那大汉笑了笑。

  翁正春问道:“这位兄台,可是方才我们所言有不妥之处,还望见教。”

  那大汉三口两口将手里大馒头塞进嘴里再就了一口面汤喝进肚子后,又拿起第三块大馒头道:“不敢当,只是听你们说要坐船进京有些可笑,海上风浪颠簸更甚于陆上十倍,你们受得了。”

  史继偕一笑然后道:“我与翁兄都是闽人,对我们而言坐船如何家常便饭,至于我也坐过几次海船,风浪丝毫不惧。”

  “那我说错了,二位继续。”那人继续吃了起来,一大碗飘着些油花的面汤被他大口大口喝完,然后对付起馒头来。

  翁正春,史继偕虽觉得谈天的雅兴有些被打断了,但还是边吃面边聊了下去。

  “其实,据我所知朝廷不是没有打算海运,永乐十三年时罢了海运,朝廷将海运运军分为十二总,而另设一遮洋总有人七千,三百五十艘,其中不少是能装四百料的铁风船。永乐年间遮洋总仍事海运,从直沽运粮至蓟州。只是可惜后来罢海运,遮阳总名存实亡。”翁正春闻言感叹。

  史继偕道:“不过隆庆五年时,王临海任漕台时重开海运,当时提议重设遮洋总,又造了不少海船,但后来海运又罢不知这些海船今在何处,如此浪费朝廷钱粮着实可惜了!”

  翁正春道:“是啊,若是王临海仍在就好了,一旦实行海运,那么今日漕弊也就没有了。”

  这时那大汉一声轻笑。

  闻此翁正春,史继偕二人都有些不快,这大汉屡次三番地打断二人谈天。

  那大汉拍了拍肚子,他已是三个馒头下肚,外加一大碗面汤,然后起身抱拳道:“二位见谅,在下是山东人士,自幼长于此乡听二位论述,不免有些异议。两位是进京赶考的孝廉吗?”

  翁正春,史继偕见对方说话文绉绉的样子,不由异议问道:“兄台也是读书人?”

  那大汉点点头道:“在下毕自严,淄川人士,万历十六年领乡荐,两位看我这样子不像是读书人吧,呵呵。”

  翁,史二人都是大吃一惊,连忙起身道了失敬,然后自报了姓名。

  毕自严道:“两位是闽人,那么方才所提的大宗伯正是天下闻名的学功先生吧!”

  翁,史二人对视一眼。

  翁正春笑着道:“正是,我们二人还是鳌峰书院讲师,我们入学院时,学功先生还是山长。”

  毕自严闻言正色道:“不意在此遇到鳌峰书院的老师,方才失礼,还请两位受我一拜。”

  二人连道不敢。

  但见毕自严却不肯起来而是道:“我自幼读书,不喜欢寻章摘句作文章,就喜欢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但旁人都道我是不务正业。但后来读了学功先生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这经义文章就是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就是经义文章,如此我才恍然大悟,从此读书才找到了诀窍。毕某能有今日都是拜学功先生所赐!”

  “而今虚度光阴虽未曾见到学功先生,但能见到他两位同乡,亦是毕某之幸甚。”

  翁,史二人闻言都是大笑,翁正春道:“看来是爱屋及乌了,方才我们不识兄台,也是失礼了,只是不知我们二人方才议的漕运之事,在毕兄眼底哪里出了错呢?”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