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九章 人才(上)_免疫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三个徒弟都是年轻人,也是杨二民的豫州老乡,和他年龄差不多,同样是在京都的餐饮届工作,有后厨打杂的,有前堂传菜的,还有一个是酒店的门童。

  豫州人被称为华夏的吉普赛人,因为从1942年天灾人祸的豫州大饥荒起,豫州人为了生存,就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四处漂泊。又经过了几十年,几乎华夏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祖籍豫州,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

  豫州人能吃苦,他们勤劳、朴实,生活习惯简朴,尤其注重礼仪和仪表,毕竟从夏商起,豫州就是华夏的中心,并且其省内的几个城市,多次成为国家的都城。

  这三个人,再加上杨二民,就是“杨师傅水煮鱼”京城四家分店的主厨。

  杨二民不仅是王府井店的主厨,还是分店的管理者,拥有整个品牌效益10%的虚拟股份,就是只参与分红的权利。

  “杨师傅水煮鱼”分别开在京都四家民华商超的顶层,这一层是休闲娱乐区,有很多特色的餐饮店和小吃店,励肃影院也在每座民华的这一层。

  京城四家“水煮鱼”店只是试营业,九月一日开始。等到国庆节,京都、滨海、冀州三地一共二十家分店会在同一时间正式开业。十一月,是华北地区的其余的五十七家店,十二月是东北、华东地区,争取在农历新年前,铺遍全国。

  至于其他三个餐饮品牌,李恺想着明年再逐步推开。

  资金不是问题,店面不是问题,人的问题,才是大问题。

  所以,李恺的第三份计划书,是“校招计划”。

  高学历人才,在九十年代初期,无论在政府还是在国企中,都是值得炫耀的“宝贵财富”。

  这是因为高学历的人才太少了。

  仅就李恺刚参加的1992年高考来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是303万,而录取人数只有75万,录取率不足25%。这75万里,不仅有本科大学生,还包括大专生和中专生,甚至还包括院校统招计划外的定向生以及委培生。

  相比之下,李恺重生前,纪劭参加的2015年高考,报名人数942万,录取人数700万,录取率增加了两倍不止。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是“紧俏货”。

  而且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国家负责给安排工作,都能进入政府机关或者国企里工作。

  所以私营企业,很难得到这些人才的正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过了1997年全国范围内的“下岗大潮”,1999年的大学扩招,2000年的全面停止毕业生包分配制度后,这些高素质人才才真正的面向了社会,民营企业才开始了飞跃式的发展。

  尽管如此,李恺觉得还是会有思维敏锐之士,会主动从保姆式的“舒适圈”里跳出来,开启自己的人生之路。

  1995年的老马,1998年的小马,就是这些人的先驱。

  “君道先行早,更有早行人”,李恺相信,只要循循善诱,肯定会有不安于室的热血青年“纳头便拜”。

  李恺设计的校招计划,明显的优势就是利益。一个本科大学毕业生,进入乐家家或者励肃、盛华中的任何一家企业工作,经过三个月适用期转正后,基本工资标准等同于国家的正处级干部。每月奖金根据个人业绩核算,最低不会不低于工资的30%,此外还会有年终奖,下限为两个月的工资额。

  “你这都不是散财了,完全就是败家呀。”刘凤芝看着计划书,有些牙疼。

  “我只管提出合理化建议,至于采不采纳,您和三叔老舅他们商量。不过,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资源,谁先动手谁受益。”李恺嬉皮笑脸的回道。

  “……滚滚滚,我先看看再说。”刘凤芝不耐烦的向儿子摆摆手。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