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四章 暑假(二)_免疫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因为那时的瀛国,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甚至企业,个人,都不差钱。

  这还要感谢瀛国政府,如果不是瀛国政府的积极努力,密切配合,这些领先世界的高精尖技术,能不能得手尚未可知,即使得手,也不是这个价格能办到的。

  一方面是瀛国股市泡沫的破灭。从1989年5月开始,瀛国央行逐步提高利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投机活动,以及为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做准备。然而,这一举措也打击了股市的信心和活力,导致股价开始下跌,到1992年底,日经指数比历史最高点下跌了近63%,比腰斩还要“凶残”,造成大量的企业和个人破产。

  另一方面就是瀛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曾经叫嚣着要“买下米国”的瀛国人,底气就是依仗着八十年代中后期辉煌的房地产泡沫。1989年的瀛国首都,一平方米土地的价值突破一亿一千万瀛元,折合97万米元。所以说八十年代末的瀛国,确实是遍地黄金。

  但到了1990年,瀛国的房地产泡沫几乎是一夜之间被打破,房价暴跌了几十倍,很多人早晨睁开眼就从富有变为贫穷。

  股市和房地产两个泡沫的破灭,导致瀛国经济陷入长期的停滞和低迷甚至倒退,面临着通货紧缩、企业破产、消费萎缩等多重困境。社会上也出现了失业人数大幅增涨、民众收入暴降、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直至今日,过了四年时间,瀛国的经济依旧是萎靡不振,普通民众的家庭更是艰难,就业十分困难,保持繁荣的只有本国的“风俗产业”(合法且有从业资格证的涩情行业),以及“帮派组织”(乌社会)。

  为了吃饭,为了活着,什么“狗屁道精神”,什么礼义廉耻,统统去他妈的,瀛国人也是人。

  这种情况下,苏博林和韩泽奇分别在米国和欧洲成立了猎头公司,共同投入将近五亿米元,折合四百多亿瀛元,放手在瀛国收购高科技技术,招揽高素质技术人员。

  这三年来,收获颇丰。

  ……

  推杯换盏之间,三人似乎回到了曾经的青春岁月,相谈甚欢。

  苏博林自从上次与祝嘉欣在医院重逢后,三人聚过一次,那之后的来往并不密切。

  毕竟今时已不同往日。

  苏博林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并不想与政府官员产生太多的交集,即使是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

  虽然“官商合作”会带来更大的利益,但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何况如今的他并不在乎这些利益,另一个世界的妹妹苏雨墨会通过那个孩子的口,带给自己很丰厚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益。

  比如这次,从九二年末起,在李恺的提示下,他和韩泽奇通过欧米注册的公司,将人民币兑换成大量的米元。那时候人民币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