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旧事_免疫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为京城的平民百姓。可毕竟几代为官,所以苏家颇有些田产,还有几间铺面。

  解放后,苏博林的爷爷把田地和铺面都捐给了国家,苏博林的父亲也进入当时的燕京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大学中文系任教。

  原本幸福美满的一家人,大运动来时,分崩离析。

  苏父原本谨小慎微,可防不住坏人构陷。1968年,苏父的一个学生,煽动其他同学诬陷苏父发表反动言论。

  苏父眼看就要被打成右派甚至反动派,多亏他一位老朋友提前获知消息,知会了苏父。于是苏父连夜带着妻儿逃到羊城,再偷渡至香江,然后辗转到了米国,投奔在那里的妹妹,也就是苏雨墨的姑姑。

  因为事发突然,别说通知苏雨墨一起走,就是给她留个口信儿都办不到。就这样,当时正在伴山屯下乡的的知青苏雨墨,被“遗弃”在华夏。

  苏雨墨的姑姑在米国已经成家,嫁给一个米国人,唯一的儿子户外探险时丧生,之后再无所出。所以姑姑姑父把苏博林视若亲生,两人死后,全部家产都留给了他。

  其实苏父苏母人在米国,心里一直惦记着华夏的女儿,只不过当时两国不通信息,没办法知道苏雨墨的情况。

  改开后摸不准华夏的政策,也不敢贸然联系。

  直到1984年,辗转托到朋友去伴山屯打听,才知道女儿在他们走后的第二年就自溺离世了。

  自此二老更不愿意提及回国,而且优思悔恨,于1988年和今年初先后辞世。

  二老辞世后,苏博林又多方关注华夏动态,最终决定回国,将妹妹的骨灰带去米国,让她离开这伤心之地。

  “李先生肯定疑惑,我为什么会和你说这么多家事,毕竟我们素昧谋面,甚至之前你都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苏墨林说道。

  “是有点儿。”

  “其实你不知道我们,可我和我父母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

  “啊?”李焱很惊讶,看来当年苏雨墨确实向她家里透露过自己。

  苏博林站起来从身后桌台上抱过来一个精巧的木盒子,放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这里面是雨墨下乡后写给我们的三封信,当年虽然走的仓促,但我父母也没有忘记将它们带上,在米国这么多年,这三封信成了他们思念女儿时的抚慰。这三封信里都提到了你,而且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从信里我们看得出你对雨墨非常照顾,你甚至已经成了她在那种艰苦环境中的依靠和希望。可惜生不逢时。

  老爷子是今年元月三日去世的,本来临终前要我把这些烧掉,和他一起送走。可在弥留之际,却突然反悔,要我留下这三封信,还特意嘱咐我,如果将来有机会来到华夏,一定要找到你,把这三封信交给你,并且重重酬谢于你。”

  苏博林说完,把木盒推向李焱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