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八章:那时花开风不语_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喜欢听故事了!”

  苏长生当即说道:“从前,在东胜神洲,有一座山叫做花果山。这山上孕育了一个石胎,终年吸收日月精华,最终化作了一只石猴……”

  没错,苏长生讲的,正是西游记。

  苏长生记忆力很好,整本西游记,他都能背的下来。

  当然了,讲故事并不是背书。

  真将西游记原文背下来,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好故事,眼前这三人,估计都未必能听得懂。

  苏长生重新梳理了一下,用网文的方式,卡着悬念讲出来的。

  当然了,苏长生之所以给他们讲西游记,也并不是真的闲着无聊。

  而是李元芳这个熊孩子,实在是太淘气了。

  苏长生就捉弄他一下子而已。

  ……

  苏长生等人,一路上游山玩水,走的并不快。

  碰到名胜古迹,或者是有知名小吃的地方,他们还会停留个三五日再上路。

  反正苏长生本就是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要紧事要做。

  松州,蜀王李恪将苏长生提出的两点,写成奏折上奏。

  本来这封奏折和苏长生差不多同时上路。

  结果苏长生他们才刚刚走到一半,奏折就已经进了长安。

  李世民打开李恪的奏折,发现李恪先是汇报了一下最近松州的情况。

  然后又讲述了自己当街办理公务,接受百姓告状的事情。

  并且提出,可以在整个大唐推广这种做法。

  以州为单位,每州的刺史,可以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在一个无遮拦,百姓可以任意出入的地方,专门接待有冤屈的百姓。

  这个日子,可以定做刺史接待日。

  看完这条之后,李世民心里不由一动。

  这个办法,的确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啊。

  刺史接待日真要做成的话,到时候,底层的官吏再要欺上瞒下,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不得不说,恪儿居然能够想到如此妙极,真的是长进了啊。

  李世民继续看了下去,李恪又提出,松州正在征收秋赋。

  但是因为损耗太大,而这些损耗,都出在百姓身上。

  所以,李恪决定将税赋换成钱,然后将钱运送到长安之后再购买粮食入库。

  这样一来,就能够节省一大笔的损耗。

  并且李恪还提议,他在江南,已经试验两熟水稻成功。

  再随着冬小麦的推广,以后大唐势必不会缺少粮食。

  既然如此,朝廷可以试着以后将农税由收粮食变成收取钱财。

  然后统一的,在距离长安近的,交通良好的地方收购粮食。

  这样能够节省下大量的损耗。

  这个办法,其实到明年就可以先试行。

  从距离长安城最远的地区开始实行这个办法。

  距离长安越远,路上的损耗就会越多。

  如果换成钱的话,就能够节省下大量的钱财。

  这个办法,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利国利民的良策。

  如果这两项政策都能落实下去的话,那么对大唐都有许多裨益。

  恪儿,真的不愧是朕的麒麟儿啊。

  不过,李世民有些纳闷的是,恪儿虽然文武双全。

  但是这种利国利民的良策,满朝文武都没人能够想得到,没理由恪儿一下子就想到了吧?

  对了,恪儿现在在松州,而苏先生——呸!——哪苏长生也在松州。

  这必然是苏长生教给他的无疑。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