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_482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厚朴半筋生姜半筋半夏半筋人参一两甘草(炙)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腹满时减、时满虚满也;腹满常常而满实满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谓腹满不减,虽减不过稍减,不足言减也。虚满当温,实满当下,故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治实满之法也。

  【集注】

  尤怡曰:减不足言,谓虽减而不足云减,所以形其满之至也,故宜大下。所谓中满者,泻之于内也。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注】

  前条腹满,以时减、时不减别虚实;此条腹满,以痛、不痛辨有余不足也。腹满按之不痛为虚,虚者脾虚也,可温之,则当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也。按而痛者为实,实者胃实也,可下之,当与大承气汤。胃实者舌胎必黄,若未下者,下之黄胎自去也。

  【集注】

  赵良曰:腹满亦有属实,实则非虚寒也明矣,岂概以温药治之乎?故有试之之法,在痛与不痛之分,虚实较然矣。盖胃实必热,热蒸必舌黄,下其实热,舌黄不自已乎?

  有此一辨,并虚者愈审已。

  魏荔彤曰:无形之虚气作痞塞,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宿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碍于藏府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按】

  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文始通顺。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若是胸中寒实,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皆是传写之□。

  【注】

  病者面色痿黄,若口燥而渴者,热实也;今痿黄口燥不渴,寒实也。寒实者当不下利,若下利是寒虚也;今下利不止,乃寒虚胃气下脱,故死也。

  【集注】

  程林曰:痿黄者,脾胃病也,见燥而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病人既痿黄,又兼下利不禁,则脾气衰绝,故死。

  李□曰:下利若燥而渴者为热,阳气尚存,犹为可治。今燥而不渴,胃中寒邪盛也,若利不止,则阴盛阳衰,气下脱矣,故死。

  □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注】

  此承上条寒实证误以寒药下之之义也。瘦人形气虚弱,难御外邪,若绕脐痛,必有风冷伤胃,致令谷气不行也。绕脐疼痛,虽属实邪,但因风冷则为寒实,医者当温而行之。今反以寒药下之,其风冷之邪,若上虚则气上冲,中虚则痞结心下,理必然也。

  【集注】

  尤怡曰:瘦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