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八章 百年会谈 四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确实不多,但以后未必如此啊!

  铁路海运可通达南北中西。有了路、有了船,百姓的产出就能外运。外运就能给小民百姓带来生计,铁路越多轮船越多。小民生计也就越多,不知二爷以为如何呢?”

  张弼士、孟洛川还有些放不开手脚,只能由盛宣怀来打头阵了,对于自己现在正在做着的铁路、航运,盛宣怀也是有充足信心的,大清的疆域太大,货物的种类太多,只要交通便捷了,小民生计也就随之而来了。

  被李二爷说到不能惠及太多的百姓,也跟盛宣怀如今要面对的尴尬局面有很大的关联,大清在铁路航运上差的太多太多,没有一定的规模,铁路、轮船能给小民带来的生计确实很有限,想要将铁路航运做大,摆在盛宣怀面前的天堑也有很多很多,最切实的一个天堑就是缺钱。

  “不怎么样!

  不说别的,就说说京汉铁路吧!盛大人以为,京汉铁路通车之后,能运送多少货物呢?又有多少人用得起呢?沟通南北的陆路粮道做的到吗?投入多长时间又能收回呢?”

  撇去盛宣怀经营的电报、航运、钱庄、当铺,李大成只拿铁路说事儿,京汉铁路两千里,听上去是不错,但其中的尴尬,如今接手的盛宣怀最是清楚,李二爷的问题,多半都问在了京汉铁路的软肋之上。

  “可这与粮食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大成的问题犀利,盛宣怀这边也是一样,粮食与铁路的关系,在盛宣怀看来有,但并不大。

  “那咱们就还得说说这甜高粱的事儿了,这事儿我与盛大人、孟四爷都说过,不知张先生以为这甜高粱是否值得推广呢?”

  盛宣怀说张弼士是今天的主宾,在李大成看来也确实如此,如今的大成公还真需要这位南洋大商来搭把手,青杆制糖造酒的技术,张弼士不仅拥有而且还算成熟,若张弼士能全力支持,李大成谋划的甜高粱产业,两年之内可以在山东成型,五年之内可以在大清成型,若没有张弼士的支持,李大成也可以走洋行的路子,但这个时间就要成倍的增加了。

  李大成图谋张弼士的不是技术,制糖做酒的技术不是什么秘密,真正关键的是可以熟练运用这些技术的技工,有了这些技工,今年应该就可以见到成果,若没有,今年就只能建厂了,真正出技术,可能要等到两三年之后。

  “当然值得,法国人此前就试过,听闻美国人也想在卢粟上尝试一下,只不知我可以为李二爷做些什么呢?”

  对于卢粟,张弼士知道的很多,法国人自沪海道引入,美国人后续跟上,这些会冲击到他基本产业的商业情报。他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卢粟制糖,产量上虽说不如甘蔗,但卢粟可以推广的范围太大,大清南北几乎都可以种植卢粟,若李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