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学而时习之_寒门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亦是纷纷望向了徐渭。这人作为胡宗宪的幕僚,对江浙的事情自然比常人知道得更多,对倭寇问题肯定能看得更全面。

  “我哪会有什么高见!”徐渭亦是胗摇了摇头,但终是忍不住继续道:“不过伐兵的话,我确实认为是下策。像前年我们除掉了徐海,去年却冒出了徐亮,而若我们动用兵力除掉汪直,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接着仍然会出现第二个汪直。”

  诸大绶听着这番话,亦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但却不甘地说道:“这伐兵确实是下策!但你们却是不知,那些倭寇的恶行,简直是有失天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徐渭并没有反驳,跟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因为他曾经到过一个尸横遍野的村庄,亦看到船员被烧成焦炭的客船,那些倭寇确实是该凌迟处死。

  在简单地用过饭后,五个人离开了饭厅,一起返回了修检厅。

  林然回来的时候,发现徐远平和曹大章显得很是勤奋,在公案前冥思苦想,却不知道修史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

  “大老爷,不知找卑职有什么事呢?”孙吉祥过来,恭敬地问道。

  林然没有说话,而是指着纸上的“倭寇”两字。

  孙吉祥朝着他拱了拱手,然后转身走向资料室,很快就抬过来一摞书籍。有些是泛黄的古籍,亦有崭新的卷宗。

  倭寇并不是嘉靖年间的问题,实质是由来以久。

  明朝初期,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大明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只是倭寇成为大明之患,却是在嘉靖朝。由于朝廷采用铁血手段实施禁海政策,致使海商由“贸易”转为“掠夺”,让到倭寇问题骤然加剧。

  当然,这亦有一些客观的因素,譬如这时代的航海技术的提升以致航海成本下降。

  若是在以前,哪怕欧洲人再有野心,没有航海技术的支持,亦不可能到达东方进行掠夺。而日本想要前来大明,亦要经历极大的风险。

  正是发达的航海技术让他们降低了航行成本,而海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亦成为了倭寇的输送中介,致使富庶的江浙地区受到了掠夺。

  很显然,倭寇的症结不在于倭寇本身,而是大明逆时代而行所酿成的恶果。

  林然正想要找着资料来佐证他的观点,却发现孙吉祥送来的资料中,夹带着这些年在江浙上的军费开支,朝廷每年竟然向江浙拨付数以十万计的军饷。

  在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他便知道倭患这潭水比想象中要深,大明的朝政亦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到了辰时,吴山仍然没有来翰林院,所以林然选择按时下班。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徐远平和曹大章仍然埋首在公案前,认真地工作。

  看着这二人这般认真工作,心里不免暗暗地佩服。都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二人都能全心全意地放在工作中,确实是非常人能做到。

  当他将这份敬意跟徐渭说出来的时候,徐渭却轻蔑地吐了两个字,当即让他的心碎了一地。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