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卷 凉山篇(上 李言义篇) 第三十三章_全球探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脚步。对于学地质的人来说,这种地下暗河是不输于金字塔的奇观。

  沧海桑田,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地下暗河的地质变迁再合适不过了。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游动着无数未知而又奇异的生物。现在,这些东西的遗骸很有可能就静静沉睡在前面的岩壁之中。

  氟石密密麻麻地镶嵌在头顶,氟石又叫做萤石,星星点点的暗光勉强为我们照出了一条通路。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关掉夜视仪和手电筒了,顺着大自然的指引一路前行。

  石灰岩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我们的手臂都因长时间端枪酸痛不已,不得不把枪背在背上放松下手臂。

  这段路程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连壁画也没有,空荡荡的。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让廆人把城市建在地下深处。

  一般说来,城市都建造在交通发达,便于耕作之地。或者,也只有交通发达,农业兴盛的地方附近才能出现城市,因为城市有着大量的非农业人口,需要许多粮食供应。显然,尼鲁甲肯定不是因为农业的原因而建造的。

  据我推测,尼鲁甲可能是为了采集矿物建造的。不论是铜还是铁,对古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在廆人的那个时代,青铜器都非常罕见,铁器更是弥足珍贵。

  埃及发掘的帝王陵墓里,用陨铁制成的小刀甚至用于给法老陪葬。物以稀为贵,对当时的人来说,铁很有可能比黄金更宝贵。

  因为黄金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但铁大部分状态下都是以赤铁矿或者黄铁矿的形态存在,在掌握冶铁技术前只有陨铁能够被加工使用。

  还有一点,古代的城市规模都很小,尼鲁甲虽然顶着一个城市的名号,实际上当时居民只有几千人也是完全可能的。

  不久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地下暗河边。河水翻腾着,打在岩壁上激起滚滚浪花,哗哗作响。

  吴鼎打开手电筒,往岩顶照去,光照之处全是光秃秃的。“这里不是喀斯特溶洞。”很快他就做出了判断。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事实上在这种寒冷的地区,喀斯特溶洞也确实不太可能出现。

  三哥则沿着河边搜索,并没有发现雇佣兵活动的痕迹,甚至连生火的余烬都没有发现。如此看来,他们要么没有生火,要么吃的是速食食品,走得非常匆忙。

  现下,这条大河就横亘在我们面前,对面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我拿出红外观察仪望向对面,才发现那个模模糊糊的影子是几栋建筑。

  “难道这就是尼鲁甲?”我心里想到。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