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九章 危难见人心_逍遥小都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一直看着御案上的那方印玺,目光深邃。

  既然没向金国乞降,即便汴京城破,赵辙在史书上,应该也是‘烈帝’之内的评价,‘废帝’‘哀帝’之类的应该没人往他身上加,只能说....大势如此,力不从心吧。

  郑居中双手放在袖中,以遮掩手指压不住的颤动,沉默许久,才上前一步:

  “曹华的勤王军,已经兵临城下,看情况....他肯定会入京面见圣上.....是让种师道率军先行出击,还是据城而守....”

  说着说着,便没了声音。

  曹华打着‘勤王清君侧’的旗号,把沿途阻挡的禁军,全部说成蒙蔽圣听架空圣上的乱臣贼子,后面肯定是要打起来的,二十万禁军能不能守住汴京不敢说,一旦开战,汴京城必然血流成河,因为禁军已经没退路了。

  到了这个份儿上,其实大多数朝臣都是不想打,就现在这样安安静静平稳交接,不死人又不损国力。所有人各司其职,皇帝大方禅位,还能落个万世清名。而大宋则摇身一变,获得了一只火力强大的军队,往北方一拉,凭借数千门火炮,说不定几年时间把辽金都平推了。

  不过这话,显然违背了‘天地君亲师’的纲常,都是文人,没骨气装也要装一下,没人敢说。

  当然,在坐的铁血臣子也不再少数,郑国公此时也到了朝堂上,沉声道:

  “大宋积威两百年,生死存亡之际,岂能让曹华兵不血刃夺了大统,还请圣上下令,让老臣携兵马讨伐曹贼,若赵氏有难,我尉迟家必身先士卒以保赵氏安危,先辈祖训,老臣莫不敢忘。”

  “还请圣上下令,微臣愿与大宋共存亡!”

  有人带头,臣子便齐刷刷跪下,含泪请命。不过明显有不少人跪的比较犹豫。

  赵辙对群臣的声音恍若未闻,盯着玉玺看了许久,才取来了一道空白的玉轴圣旨,太子赵淮站在御案前,抬手研墨,脸色十分压抑。

  赵辙似乎想通了什么,紧绷的脸色平淡了几分,抬手拿起金笔,在砚台中沾了几下,便开始在圣旨上写下一个个字迹。

  沙沙——

  声音很小,在空旷的金殿中却是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屏息凝气,抬头看着龙椅上的大宋天子。

  赵淮眼圈通红,研墨的手微微颤抖,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眼中有委屈、愤恨等种种情绪,但最多的,还是对父皇的不甘,觉得父皇不该承受这种屈辱。

  群臣跪在地上,从太子的表情中,慢慢猜到了什么——赵辙不想把汴京百万百姓拖下水,要禅位了。

  有的人如释重负,有的人沉默无言。

  郑国公、李纲等忠烈臣子,皆是满脸哀意与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最终化为长声一叹。

  沙沙——

  奋笔疾书,越写越快。

  赵辙脸色慢慢变化,情绪波动之下旧疾发作,左手微微颤抖,眼神却如一头暮年的雄狮,不带半分寻求怜悯的示弱。

  啪——

  金笔扔在了大殿光洁的地砖上,带起一串墨迹。

  赵辙一把卷起了圣旨,递给了太子赵淮,然后伸出右手:

  “取朕的刀来!”

  “圣上!”

  老臣跪着上前几步,老泪纵横,想要阻拦,却又难以压制心中怒火与狂热。

  已经这样了,还怕个什么?

  大宋不是无人无胆,只是大多数是懦夫。

  敢横刀立马陪着天子走最后一程的人,满朝文武总有几个。

  踏踏踏——

  赵辙一身龙袍,提着金刀大步走出宫殿。

  不少老臣紧随其后,眼中只剩下悲愤,呼唤子侄跟着天子走向宫门。

  而剩下的朝臣,则是垂首躬身,眼角,一直望着赵淮手中那道份量极重的圣旨,所有人都明白那道圣旨的意思:

  朕不调北方重兵和你打,不向金国乞降,是体恤中原百姓,牵挂汴京百万人和数十万将士的性命。

  皇位你想要,可以给你。

  但不代表朕是懦夫。

  堂堂大宋天子,岂能活着把皇位交于他人。

  赵诘可能这么做,但我赵辙,不会!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