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比落下帷幕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到勇卫营,兵部尚书杨嗣昌也立即敏感的想到了周大虎所想的东西。但这里面的话,却是只能意会,不能言谈。杨嗣昌点点头,眉头紧锁,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举荐的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一地剿贼军务总理熊文灿,已经向朝廷上疏请求派出京营精兵,前往中原一带进剿流贼,并陈述自己手中兵力不够,如果没有京营精兵来增援,恐难以完成剿灭流贼任务,而负朝廷重托。同时也给他本人来了私信,大吐兵力不足的苦水,请求他这个举荐人,在朝廷为他増取援兵。这个请求杨嗣昌当然不能不管,他是举荐对方的人,又是兵部尚书全盘负责剿灭流贼的计划,四方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是他制定的,两人几乎已经捆绑在了一起,同舟共济,熊文灿剿贼失败,他也脱不了干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时间杨嗣昌想了很多。他看向了身边的周大虎道“忠勇侯,要是你能带兵前往中原一带剿贼,剿贼大事可期啊。”随即他又晃晃头,有些可惜的说道“本兵也知道,忠勇侯的精力都放在了辽东逆虏身上,圣上和其他大臣也都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建虏身上,这样不算错,但是心腹之患还是流贼,一旦流贼势大,不可控制,必然会称王称帝,蛊惑人心,对朝廷造成极大的威胁。”“而流贼一旦完全剿灭,区区辽东建虏,就不会对我大明构成严重威胁,以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优势,早晚会战胜建虏,恢复辽东。”周大虎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对杨嗣昌的判断,很是佩服。像杨嗣昌这样的文臣,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真的很强,在原有的历史上,之所以四方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没有实现,乃是执行面上做的不好,以及建虏在崇祯十一年年底的入塞,致使大明突然抽兵到京师勤王,使中原兵力空虚有关。投降的流贼之所以屡次复叛,还是由于朝廷军队对流贼的威吓力不够,以及一些处理方式的不妥。在周大虎和兵部尚书杨嗣昌交谈的时候,时间也一点点的过去,演武场上的比武大赛也是越发激烈起来。周大虎和杨嗣昌的目光也重新的投向了场中的比赛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比武的人数越来越少,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最后三十人。他们几乎已经确定将是升职为有品级的基层武官,从此境遇将会大不一样,如果将来立有战功,更上一层楼,甚至成为大明高级将领,也不是不可能。大比越是到后来,将会越来越激烈。要知道,已经宣布,前三名比武大赛的士兵,将会授予千总的官职,带兵千人,但是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在基层官位上,都会历练数月还有一些培训,才能胜任最终的千总之职。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基层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