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五十章 江南税赋之事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慢慢的,周大虎和内阁官员齐聚军机处。只要是联席会议,一定是有了大事情。崇祯皇帝脸色难看的扫了一眼自己的一干重臣,低声说道“大家都传阅一遍这份奏疏,再说说这事该怎么处理。”第一个阅看奏疏的,当然是首辅兼军机大臣温体仁。只是刚看了一个开头,就惊得他大吃一惊。惊的不是内容但也是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江南钱粮征收的弊端天下有几个朝中官员不知道?但是明面上还没有人将其直接有大臣呈报上来。不是大家不敢说,而是不需要说。说了,朝廷又能怎么样?朝中哪个官员敢建议朝廷重处江南士绅集团?万一搅乱江南税赋重地,这个责任谁又能担当的起?温体仁是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那里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户比例很大,一些陋习潜规税赋弊端他是当然尽知。但是现在一位朝廷大员将这些都放到了明面上,那么朝廷就不能装聋作哑,什么都不管。过去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朝廷为了税赋重地的安平稳定,整顿皆是一带而过。但现在,朝廷刚整顿了京营,有大将坐镇,并没有朝廷担心出现的兵变哗乱等问题,而是平稳过度,一切顺利,大大增强了朝廷的威信和朝廷的信心和凝聚力。现在江南赋税之地被恰逢其时的放到了天下瞩目之地步,朝廷如今也有能力且需要用钱粮剿贼,此事不做整顿江南赋税之地,何时再做?一时间,温体仁灵敏的政治嗅觉察觉到了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想了很多。奏疏一个接着一个按着最新的官场的排位顺序,先军机、后内阁接着阅看。江南的的大臣眉头紧皱,北方官员则是脸色凝重,但也有些跃跃欲试之感觉。自大明建国以来,就有南北之争。洪武三十年,科举出现南北榜之事后,朱元璋立下规矩,今后的科举均南北分卷考试,按南方60、北方40的标准取士,以使南北方入士的官员数大致相同。此事成为约定俗成。地理的吸引仇恨的因素很强大。不过大明做官也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即南官北做,北官南做。虽然有一些例外,但是绝大多数都遵守这个用人约定。等所有官员都看完奏疏后,崇祯皇帝脸色难看的望向温体仁,肃声问道“温爱卿,你是奏疏上的地区之事的官员,侯爱卿这份奏疏可是真的?”温体仁脸色一正,坚定的回答道;“奏疏上的事请有些早有耳闻,有些是亲眼见过,皆是真的。”这个回答,让崇祯的很是满意,自己的大臣还是以朝廷为重的。崇祯皇帝怒声道“朕三番五次重申,税赋应当应征尽征,严禁无理由的逋赋,如今前方作战将士需饷甚殷、刻不容缓,但是士绅富户区区一些赋税都不愿意承担,心里有朝廷一丝吗?还有朝廷官员年年都有考成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