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二十八章 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升心中明白,他已经把朝中有资历、知兵之臣堪任兵部尚书者,几乎全部都一一列出,上报同列简用。

  如今皇上还是不满意,下达圣旨再列几人,这样,情况已经明了。

  如今口袋中只有两人可能合了圣意。

  皇上在圣旨中已经有所暗示,他为官多年,岂能不知?

  第二天。

  吏部尚书谢升揣摩圣意,会同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再行公推推举,将新的两人名单上报具题了上去。

  这两个新的上报名单的人是:“总督宣大山西地方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降三级戴罪杨嗣昌;现任巡抚辽东宁锦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备倭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仍加服俸一级方一藻。”

  对这一上报人选结果,崇祯皇帝很是满意。

  当即就用朱笔在杨嗣昌的名字上打了勾。

  崇祯九年十月十三日,吏部尚书谢升接到圣旨:

  “杨嗣昌起升兵部尚书仍带降三级戴罪。封建多事,枢务急需料理,且守制启用先朝原先有成例,着遵旨,作速前来供职,不得少延。”

  “钦此!”

  随即,兵部官员李登科一行人,驱马前往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的老家,湖广武陵之处传达天旨。

  这一场大明上下,都十分关注的兵部尚书推举,终于在大家的意外中,落下了帷幕。

  但是崇祯皇帝和朝廷,任命一个还在守制丁忧的人为兵部尚书,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丁忧尽孝是传统的道德礼制,父母死亡,必须在家尊礼守孝三年,朝廷事大,但是朝廷又不是没有人才。那么多的朝廷官员都是堪任兵部尚书一职,为什么要用一个还在守制丁忧的官员?

  真的是朝廷无人可用了吗?置其......现银,只有不到十万余两。

  当然还有大量的军功首级,这些周大虎倒是不会再全部的只要赏银了。

  生存发展已经到了瓶颈,这些银子已经不能起太大作用了。如此不能再大发展,那样还不如占位置吧。

  豫北三府的现在的发展瓶颈,也就是五万兵马。

  再多,那就需要海量的银两来精耕细作。

  而且自己兵力发展到了五万,就需要在朝廷的范围里安排位置了。

  以朝廷之物力来养兵马。

  毕竟个人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

  自己的兄弟有一个官身,有俸禄可拿,还能光宗耀祖,确实该做了。

  过去没有这么做,那是须要钱粮用来发展。

  这一时间,周大虎想了很多。

  周大虎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牛驴骡马长队,还有那跟着到林县去的数万喀喇沁、土默特四旗牧民,心中长舒一口气。

  这些牧民都是一些照顾大牲口的一把好手,林县靠山吃山,发展养牧是一个摆脱贫穷的一个办法。

  这些人即是人质,也是好的专业劳力。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