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机会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渐竖起的威势也让郎平不敢放肆。主事不过是正六品的官阶,而林武则要高上好几级,又是本地现管,郎平自然不敢疏忽。

  林武道:“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大意,昌宁府地处长江下游,若是水患猛烈,上游州府固然难逃噩运,昌宁府辖两州数十县,难保不会再受波及。看来几日之内,我少不得要去见见这位郎主事了,这个当口儿万一出了事,我这一府之长怕是难辞其咎。”

  杨宣道:“敬轩此言甚是,但调集民夫徭役尚需适度,以免一时不慎,酿成祸患。”

  “哦?”林武听杨宣忽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来,不由得一挑眉毛:“杨兄此话怎讲?”

  杨宣笑道:“呵呵,这便要说回方才的话头上来了。”说罢正色说道:“江南水患,朝廷震动,工部尚书李延已经遭言官弹劾,两位侍郎也未能幸免,这些消息想必早就在敬轩的案头了。当今天子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如何惩处,但想必工部各司现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汉阳府、荆襄府已经征了大批民夫徭役整饬河段,可汉阳府雇佣民夫过多,事前所承的饷银却连停了三次,加上水患严重,粮食减产,房屋冲毁无数,无家可归的民夫便聚而闹事……”

  林武面色严肃:“这还了得!天灾当前,趁乱闹事,依例当斩!事情结果如何?”

  “结果?”杨宣慨然叹了一口气。“目前还不知道如何,但民夫闹事非是没有原由,我听说便是那汉阳知府伙同他人将朝廷拨下的款项贪墨引起的。朝廷每年所拨款项看起来不少,但逐一分派下来,落到各个河段上的其实也并不多了,就是这点银子,也全都入了他们的腰包,水患一起,民岂不怒?”

  杨宣停了一停,看着林武笑道:“说到这里,便是敬轩的机会了。江南各府每年秋收的第一批粮食,按例都要分出一部分来纳入国库,而且两湖之米,更是要大部分运送到京师,便是贡米。但是今年水患,不但波及漕运,前几天湘宁府运送的米饷纲更是被盗匪劫了下来!”

  “岂有此理!”林武面色慎重,微有怒意。低下头想了片刻,林武面色一动:“江河盗匪?哼!呵呵……这怕是推脱之词吧?”

  杨宣给了他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道:“传言虽说是江河盗匪所做,但若是所料不差,实际应是聚集起来的流民所为。但正因为如此,才是敬轩的机会,因为后来几个州府的米饷纲便不再走漕运,而改成了陆路。只是此时水患仍在,道路泥泞不堪车行,所以只得挑些好路来走,天数虽然久了一点,但比出了事好。”

  “那倒是。”

  “昨日敬轩回府之前,南部三府的米粮已经到了昌宁府的地面上了,此次的押运使叫赵毅,想必敬轩对此人有所了解吧。老夫如此大费唇舌,敬轩如今可明白了?”

  林武恍然,杨宣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最后扯出来一个赵毅,心里是如何想的已经不问可知。林武也不是笨人,若是有心想拉拢谁,那手段也非常人能比拟的,否则昌宁府上下也不会诸事都井井有条。

  眼下江南水患,还夹杂着各地的民乱,特别是河工民夫竟然劫了朝廷的米纲,这可就形同叛乱一般了!只怕此时朝廷的军队已经出动了,但此时围剿难度颇大,水患未退,地面泥泞湿滑,乡民又多熟悉地形,因此林武并不看好。偏偏此时仍旧需要押运米纲前往京师,那么就需要走一些稍微安全一点的路途,同时需要借助地方卫所和民政的力量。

  眼下的昌宁府境内,算得上颇为平静的地段了,何况昌宁府边上还驻扎着一个卫所的军卒!此刻赵毅想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难以平安到达京师,那自己若是能帮上他一把,无异于雪中送炭,而且这样的情况下,赵毅便是想推辞也不太可能……

  :。: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