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七章 难办与棘手_皇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洞穿历史长河的目光,看到了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那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朱由检对张养浩十分的欣赏,而张养浩的致仕,却是因为朝政的混乱,蒙元统治者对张养浩这种喜欢揭短的臣子,十分不喜有很大的关系。

  “大明已经危如累卵,陕西王二的民乱,即便是卢象升镇压、安抚的下去,但也仅仅平定了王二民乱罢了,这仅仅只是序幕而已!大明那根弦儿已经开始崩断了,伯雅!朕不怕身后被人骂做暴君,历史功过自有春秋去评说。”

  “但是伯雅,哪怕是,哪怕是一丝丝的希望,一丝丝的摆脱这种亘古以来的百姓兴亡皆苦的周期性规律的可能,哪怕是仅仅的一年,两年,即便是短短的几个月,那它只要存在过,朕也好,毕司徒也罢,都值了。”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局势还能更糟糕吗?

  不能。

  那索性直接把天戳个大窟窿来。

  孙传庭是典型的忠君的臣子,他属于那种在朱由检想要掀了屋顶的时候,劝他开窗的人。

  大部分的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孙传庭大约就是这调和的人。

  可是万岁的意志,又该怎么调和呢?孙传庭不知道,大约这世上也没人能调和。

  “清丈的事,毕尚书安排的如何了?”朱由检坐在御案之上,孙传庭的调和是无效的,大明皇帝压根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毕自严说起这件事就犯难的说道:“万岁,此事急不得。”

  清丈、吏治,是毕自严两个心头的坎儿,他总担心万岁操之过急,把事情弄巧成拙,本来大明就岌岌可危,一旦开始清丈和吏治,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分崩离析。

  清丈这事,连当年权倾朝野的张居正都搞不定。

  “可是建奴已经在推行编户分居例了,主张满汉满汉一体毋致异同,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大策来,而建奴那边,在春耕前就已经完成了清丈和编户分居,多少辽民脱了奴籍?再这样下去……”朱由检没有继续说下去。

  清朝在诞生之后,其政治脉络分为三个阶段,草创时候的后金汗国,逐渐成熟的塞外清廷,和入了关的鞑清朝。

  而入了关的鞑清朝以乾隆中期为界限,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政策调整,包括解禁袁可立和岳飞民间祭祀,乾隆自己本人大力推崇岳飞,政策上推行满汉共治等等,满汉全席就是自乾隆时候正式成为了千叟宴的国宴。

  而在推行编户齐民分田别居例中,还有几条极为重要的谕旨被下达。

  在编户齐民分田别居例之前,汉人的官员,辽民有想要逃跑的,与奸细往来的,无论什么原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