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九章 石氏岁星纪年法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的猜测很快便得到了验证。

  送出星图大礼之后,石申随后抛出了第二个重磅炸弹:岁星纪年法。

  星官大会之所以能历夏商周三代而不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勘定关乎农耕社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历法。虽然夏商周三代更替时都制定了有别于前的历法,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实质上变化,都是一部“农历”。

  周王室虽然衰落了,各国再不去朝贡,连周天子崩逝都不闻不问,但在历法上却仍然使用的周历。

  即使是称王“问鼎”的楚国,虽然实际使用的是改进后的颛顼历,但每当被中原霸主国打服的时候,也要老老实实遵周历,一场不落的参加星官大会。

  颁布历法就像祭天一样,都是属于“天下共主”的专权。所以当石申一开始讲述自己创立的岁星纪年法后,各国星官的表情都非常复杂,可是随着其逐步展开,更多的却是叹服。

  所谓岁星,指的便是木星,也被称为太岁。

  作为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轨道相对稳定的木星无疑是除太阳和月亮外最容易观察并摸清规律的天体。岁星纪年法也并不是石申首创,而是周室东迁之后便开始悄悄兴起

  。周室衰落,各诸侯国因为各国不再以周天子作为自己国家记录历史的标准,而改为自己国君为纪年依据,说到底仍然是个“矩”的问题。

  这样一来,各国虽然争了面子,但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是以石申这一开口,每一个星官都立即抓住了其中的重点。

  魏国本身就接收了晋国大部分典藏,再加上百年的积累,石申本人更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着长期深入的观察,对其规律的总结已经与后世精密仪器所得只有极小的误差了。

  特别是木星,误差更缩小到只有天,在这仅凭肉眼观察的时代里,简直是不可想像的成就。

  正因为如此,石氏岁星纪年法与之前的各国岁星纪年法相比,可谓独树一帜。

  石氏岁星纪年法不仅误差极小,更以12年为周期预报冶、乱、丰、欠、水、旱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规律。已不再用太岁、太阴和岁阴名称,而用摄提格称之。

  摄提格既是其岁星纪年中的第一年岁名,又是用以纪岁的一种标志物。第一、二年用摄提格,第三年以后则皆用“摄提”。其摄提格之名大概是由于摄提转化而来。

  摄提格是星名,在大角星附近斗杓所指的延长线上,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参照物。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参会的星官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自然知道石申的岁星纪年法几乎革除了之前的种种弊端,完全可以取代各自之前的纪年法,成为统一标准。

  可越是看到其优秀之处,心里却越不是滋味。

  修订岁星纪年法在星官大会提出已经数百年了,那个时候晋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