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章 烈烈武风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利设施方面魏国也毫不逊色,除了原属晋国那些开发完善的土地外,西门豹在邺城兴建的引漳十二渠已在三年前完工,在富含泥沙的漳水灌溉下,整个邺城粮食产量增加了四五倍,成为魏国又一个大粮仓。

  不过由此也让杨华看出兴修水利之难,西门豹尽发邺城十万民众,又有国府的大力支持,仍然耗时数年才将引漳十二渠修建完毕,而灌溉面积也不过十万余亩。

  若是抛开其防洪排涝的功能,所投的成本至少要十年的增产部分才能勉强抵回。正是因为这样,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几乎无人不知,但真正敢下决心兴建大型水利设施的国家却并不多。

  以魏国国力之强,真正值得称道的仍然只有引漳十二渠一项。

  种种措施的合力下,魏国的粮食供应极为充足,粮仓里甚至积存了不少数年的积粮。

  有道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了坚实的农业基础之后,魏国的其他各项改革变得顺风顺水: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大量人手充实到其他行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随之而来。

  或许是国情有所不同,李悝并没有如申不害那般把几乎所有产业都从贵族手中剥离出来进行“国有化”,而是像管仲那样只抓住了几个核心的产业由国府专营,其他则任由贵族们自由发展竞争。

  拥有多条“活路”的魏国贵族倒也不负李悝所望,绞尽脑汁在各类有利可图的领域进行发展,十年下来,除了齐国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的几个行业还略有差距外,魏国在很多领域已经与齐国不相上下,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这或许是魏人自夸之辞,但魏国的军队之强却已被各国所公认,指着沿街时常可见的诸多兵器盔甲店铺,小吏得意洋洋:“我大魏国最是尚武,此处卖的不过是三流品质之物,其精良程度已足以为他国所羡慕。”

  马车缓缓而行,不用下车便可以让杨华看个大概。

  小吏是不是在吹嘘杨华倒没办法分清,毕竟目前他见识的实在太少,唯一路过的渑池又只是个民用铁器冶炼中心,所以只能从所见过的几名韩国士兵的装备情况加以判断。

  韩国也是以善于铸造兵器出名,与魏国倒也各有千秋,不过魏国崇尚火德,特别是近几年实力大增之后,不仅自诩继承了晋国正统,更窥视周室的共主地位,旗帜服饰皆是大红为主。一件件火红的大氅在店铺门口迎风招展,与魏国人的民风倒也相得益彰。

  “难道这武器盔甲竟是人人可买?”稍稍留意了一下几家兵器店的情况,杨华不由大为讶异。

  周室连个兵器店也没有,武器都存放在武库,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分发;渑池倒有几个铁器铺,卖的却都是民用铁器,若是要买兵器必须与国府洽谈。

  可魏国这里兵器盔甲几乎就是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