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崇祯银元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不缺白银才对啊!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明末中国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恰恰就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交替并行。通货紧缩,主要是因为市面上普遍缺乏银子这种人人信服的硬通货,而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朝廷缺银子而不得不大量印制宝钞和铸造铁钱或者含铜量很少的劣质铜钱来充数。结果,整个社会上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一世的崇祯皇帝知道明末社会的这个症结所在,自然就不能再让它重蹈覆辙。因为朝廷没有银子是绝对不行的,而像历史上那样先是为了平辽而加派辽饷,后来为了平贼而征收练饷,不仅收不到多少钱,而且搞得天怒人怨。

  因为加派和征收的这些银子,最终实际上还是落到了穷苦老百姓的头上。原本的崇祯皇帝每次加派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话,那就是“再累吾民一年”。

  崇祯皇帝本人也像老百姓一样,先是把皇宫大内收藏的金器银器,交给大内的银作局熔化成金锭银锭,充作军饷和百官俸禄,到最后连自己身上的龙袍破了都没有钱换新的,只能是让皇后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成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龙袍上都打着一块块补丁的皇帝。可是结果又如何?百官并不领情,而老百姓也不想再忍,纷纷造了他的反。

  既然如此,又何须估计那么多!他的套路很简单,首先是通过抄家弄银子。如今效果不错,最起码有了基本的起步资金。

  然而,有了成块成堆的银子还不行,若是让他们作为库存,静静地在内承运库里躺着,那样也不行。这就是铸造银币,解决好通货紧缩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当然,皇帝的这些想法很多很丰富,而能说出来给大臣们听的,就只能是铸造崇祯银元了。

  李国鐠听完了皇帝的话,其实已经知道了皇帝的意思,既然皇帝想的都这么细了,那就说明此事已是势在必行,于是坦言说道:“陛下,臣对铸钱之事所知不多,实在并无多少好的意见。但是臣听陛下所言,颇觉有理。银子既然已经流通天下,以银铸钱,自然也是顺利成章。”

  崇祯皇帝一听,知道首辅李国鐠对货币流通等问题的确是个门外汉,于是也不多说,直接问徐光启、毕自严二人:“徐爱卿、毕爱卿,怎么看?”

  徐光启说道:“陛下,以银铸钱,在我大明自然未有过,然而臣尝与西洋传教士交往,听闻西洋各国自来就是以黄金铸金币,以白银铸银币,通行已久,官民两利。臣以为,陛下提议铸造通行崇祯银元并无不妥。”

  听徐光启把话说完,毕自严随即说道:“徐阁老所言极是。臣以为陛下此议正当其时,天启以来,南北各地银价上涨,从而造成物价腾贵,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各地豪富之家,素来以窖藏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