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五五章 平淡无奇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绝大部分。

  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提高赏赐的分量,但是鉴于九边各镇有着如此众多或真或假的兵员,犹豫来去,还是接受了兵部尚书南居益的建议,继续按照过去每个兵员十块银圆的标准进行犒赏。

  九边各镇与神机营、亲军三卫以及近卫军一个标准,自然也不担心他们觉得不公平。

  即便是如此,就这么一下子,皇帝的内务府和朝廷的户部,也依然需要拿出四百八十万崇祯银圆出去。

  若不是这几年朝廷厉行开海通商,户部南北榷政使司的关税收入逐年增加,而内务府也通过一些垄断贸易使得财源广进,那么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的银圆进行犒赏,注定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

  好在如今的形势与以往有所不同了。

  不仅有了经世银行在逐渐吸纳民间的存银,而且崇祯三年以来,每一枚崇祯银圆的含银比重,也从最开始的八成,逐步调整,下降到了现在的七成五。

  当然了,这其中的细微变化,却是只有崇祯皇帝和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寥寥数人才掌握的绝密。

  包括如今的几个内阁大臣,也并非全都了解实情。

  这也意味着,轧制之后流通出去的一千万枚当一两的崇祯银圆,其中所需的纯银,只有柒佰伍拾万两。

  比起原来实打实地支出一千万两,朝廷的户部与皇帝的内务府则可以节省下来纯银二百五十万两。

  这就是当初崇祯皇帝执意要铸银圆,顶替户部金华银和库平银流通的目的所在。

  包括皇明经世银行之设,也为朝廷在大明各地的白银储存、转运和支出,节省了不知道多少原本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的火耗。

  如果当初崇祯皇帝没有这么做,那么如今朝廷的财政状况怕是早就如同历史上那样陷入崩溃了。

  因为崇祯皇帝依靠抄家抄来的白银即便再多,也扛不住九边的军饷和宗室的俸禄经年累月的巨额支出啊!

  说起来,崇祯四年的紫禁城皇极殿大朝会,并没有什么轰动性的大政方针公布。

  除了扩大和调整了科举取士覆盖的行政区域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

  因此,等到大朝会一结束,崇祯皇帝也就轻松了下来,安安心心地陪着后宫的后妃们一起过年了。

  而内阁、礼部的大臣们,除了轮流入宫当值的以外,也都闭衙封印休息了。

  当然,理藩院的大臣和官员们,因为要接待和安排来自属国和外藩蒙古部落以及番邦的使节在京师的生活,所以不得休息。

  到了正月初六,这些理藩院的大臣和官员们,院使恭顺侯吴惟英、左右副使姜曰广、多尔济达尔罕等人,更是奉旨陪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圣洛伦佐总督府的使者韦特、葡萄牙缅甸沙廉总督府的使者柯恩,以及来自缅甸东吁王朝的使节德钦帕耶、再次从对马藩前来朝贺的老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