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0章 投稿《自然》_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会板着脸告诉我,数学应该是纯粹的。”

  “他们说的没错,数学确实是纯粹的。不过在我个人的观点中,由纯粹的研究发展而来的工具,却不一定非要用于解决纯粹的问题,”陆舟笑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事实上,我在前往北美之前,有参与过类似的项目,只是因为太忙没能继续。为了完成我的研究,我想借用一些实验器材。”

  其实主要是为了写论文,目标产物的设计方法他都已经注册专利了,甚至类似的实验已经在金大的实验室完成过一遍。

  不过他现在是普林斯顿的教授,为了论文的可信度,他也必须把实验再做一遍。材料学的论文和数学不同,必须在论文中标注实验地点和实验设备编号等等。

  如果他用一年前的数据,而且还是在太平洋另一边,很可能被怀疑是捏造数据而无法通过审稿。因为负责同行评审的学术编辑,是不负责“重复实验”的,所以只能在这些细节上严格把关。

  毕竟,你不能要求别人抽出时间帮你审稿,还自掏腰包帮你把实验再做一遍。

  所有的评审工作都是默认建立在投稿者对自己提供的数据绝对诚实,并用自己的学术声誉作担保。所以偶尔会出现一些论文登刊了,轰动了,被更多的同行关注了,最后却被期刊撤稿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生物领域最为常见,因为很多生物实验真的是随缘。

  看了眼陆舟拿出来的器材清单,奇里克教授很大方地拉开了抽屉。

  因为清单中列出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不是什么危险的东西,得知陆舟有过实验经验之后,他便很放心地将钥匙丢在了他的手中。

  “没问题!拿去用吧,不过在做实验的时候记得一定小心。”

  将钥匙塞进了兜里,陆舟笑着说道:“我保证你借给我的器材实验之前是什么样子,实验之后还是什么样子。”

  “不,我的意思是,别把自己弄坏了,”奇里克开玩笑道,“我宁愿是仪器出了问题,也别是你出问题,否则高等研究院的人一定会把我给撕了。”

  陆舟哈哈笑了笑,留下了一句“肯定不会”,便起身与他告辞了。

  ……

  相关的实验陆舟已经做过一次,重复一遍不过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设计试验流程,收集数据,标注使用材料编号,甚至是实验地点和时间等等。

  严格来讲,这是陆舟第一次尝试撰写材料学论文。

  以前虽然发过计算材料的SCI,但严格意义上来讲那不过是一篇应用数学的论文,仅仅是通过计算得到的一个关于水泥材料与碳纳米管材料混合比例的数学模型,并不涉及到具体的实验部分。

  不过,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

  只要把格式学会了,对于陆舟来说,论文的写作并不是什么很难的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