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章 智瑶被孔子整懵圈了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居作客,不出城迎接本身没错,得知智瑶来庄园不去前院迎接一下,客人迎接主人,贵族迎接贵族,以当代的礼仪标准,孔子无论从哪方面都是失礼的行为了。

  “无妨。”智瑶笑着说道。

  其实能是什么事?无非就是孔子用这种行为来表示看不惯晋国的自相残杀嘛。

  就是……,待本国落魄了出逃,跑别人家里作为客人这样,多少是有点造作了。

  孔子打了个招呼继续看书,有点当智瑶不存在。

  智瑶不是“土生土长”的贵族,不然才不会有什么笑脸,不赶人都算是大度了。

  “公孙……”子贡看上去尴尬又满是羞愧。

  人是自己邀请来家里作客,智瑶还要继续薅孔子以及一帮弟子,当然是选择笑着说:“无碍,小事耳。”

  智瑶现在最担心的是孔子要在搞老智家搞什么净化文化,把老子默写出来的典籍删减得只剩下“诗三百,思无邪”,那才叫没有逼数。

  且不论《诗经》要不要删减整理,有哪些会被认为隐晦,祖宗写出来并流传下来的文章,大不了别传播,完全给弄没了算怎么回事嘛。

  文化的好与坏,它就是文化而已。觉得不好封藏就是,毁灭就太过于极端了呀。

  智瑶还知道一点,五个月里陆陆续续有孔子的弟子投奔过来,搞得“黄父”这边成了儒学大本营,足足凑了两千四百多孔子的弟子。

  这两千多弟子,他们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几乎人人会用剑能射箭,再把阵法给练出来就是一支军队。

  那么多人来老智家,每天做学问和锻炼武力,有空了就去好为人师一下,生产什么的……老实说一粒米都没有。

  也就是老智家这边家大业大,能养得起孔子以及两千多弟子,换作其他贵族家庭真心养不起。

  智瑶去进行了梳洗,来到外面的庭院发现孔子竟然带着几名弟子在等候。

  “公孙。”孔子行礼,等智瑶回礼,才说道:“多有叨扰,每日吃喝多也。恳请公孙给予田地,允得自食其力。”

  这……,比白吃白喝还过份了啊!

  以为当下的年代谁都有可耕作的土地吗?

  另外,不是封臣或家臣,怎么敢开口讨要土地?哪怕是家臣或封臣也不敢没有立功而讨要啊!

  还是说,鲁国那边的情况跟晋国不一样???

  讲真话,智瑶被孔子突如其来的要求给整懵了。

  有那么一会,回过神来的智瑶先对孔子笑了笑,再看向子贡,说道:“今次赐立下功勋,不若使之‘黄父’得享食邑?”

  神经病啊!

  孔子不是老智家的家臣,怎么就敢开口讨要土地?

  子贡是老智家的家大夫,他这一次追随智瑶出征多多少少立了一些功劳,得到赏赐也算是一种理由。

  之前,智瑶没有给子贡封赏,其实还是子贡的功劳不足以得到食邑上的赏赐。

  现在?智瑶自己觉得很难堪,不好直接拒绝孔子,只能这么办了。

  “非是讨要食邑,乃是租聘,仍予交税。”孔子觉得智瑶误会了。

  智瑶没误会。

  晋国这边才不搞什么租出土地的事。

  鲁国那边倒是有土地出租,只是收税方面非常夸张,收获方面劳作者只能自己留下两成,其余都是土地原主的。

  当然,鲁国没有相关的律法规定,完全是土地主人与租聘者自己协商。

  而鲁国这么搞,纯粹就是他们的疆域范围一直在缩水的状态,可耕作农田也跟着一直在减少,不搞出另外的法子,国中不是暴动就该是大肆饿死人或人口外逃了。

  有点被整懵圈的智瑶不给孔子等人说点什么的机会,找了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开溜了。

  走时,智瑶心里骂骂咧咧:“那可是两千多人啊!我给多少农田,出产才足够他们养活自己?有那闲工夫,待在老智家当教师,干点其它什么不好吗?俺家又不缺这么两千个农夫。”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