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鞠义攻掸_三国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策引军与鞠义合军,就急不可耐地来见鞠义,商议出征掸国之事,孙策没有防御负担,鞠义还需担负交州防务,在攻守这个环节上,两人意见相左。

  周瑜已得姜述明旨,全面指挥与身毒一战,考虑孙策与鞠义职级相当,不好协调,孙策到达掸国边境第二日,周瑜发来军令,让孙策引领部下向东南行军,与周瑜亲领的中路军会合。让驻于姜维防区的交州援兵,赶往西北与鞠义合兵,集合交州兵马,从北边攻打掸国。

  鞠义前番不想攻打掸国,并非因为不想出战,而是因为部下分出两万去了南州,麾下可调兵马只有两万,孙策兵马又是客军,因此不敢轻易动兵,这下黄祖等人赶回,心中顿时有了底气,让黄祖带领一营兵马驻守边境,统兵三万余杀入掸国境内。

  鞠义是个有心人,判断朝廷迟时会出兵掸国,早将掸国地理打探得明明白白,心中已有破敌腹案。掸国北高南低,北方多是崇山峻岭,只有一条大路可以通车马,掸国据险修筑不少险关,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分驻兵马防守。

  鞠义行军之前,几乎将交州诸武库火药搬空,沿路遇上险关,就埋上火药爆破,似是修路一般,硬炸出一条路来。掸国守兵这下尝到了火药的滋味,本来留守人数就不多,炸关时又损折不少兵丁,失了关隘依仗,根本不是交州兵马对手。很快,鞠义领兵临近掸国王城掸城。

  东汉中期,汉帝国在哀牢境内与滇国残余势力展开厮杀,平息哀牢王族的反汉斗争,导致哀牢民众陆续迁至怒江以西及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发展。后来哀牢叛军反汉失败,统治中心开始转移到怒江以西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成为怒江以西地区、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各部族的盟主,很快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崛起,成立新的国家——掸国。

  因此地缘关系,崛-->>(第1/2页)(本章节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起的掸国与南部的骠国开始发生冲突,骠国不断对掸国进行侵扰。东北有强大的汉帝国,南面有骠国侵扰,受到两面夹击的掸国,选择了向更加强大的汉帝国靠拢。汉和帝刘肇赐予掸国国王雍由金印和紫绶带,掸国正式成为大汉属国。

  掸国与汉帝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不仅解除了汉帝国的军事威胁,还得到汉帝国的支持,掸国民众与汉帝国境内的族人来往频繁,双方使臣也频繁互访,掸国吸取了汉帝国的先进文化,引进汉帝国的历法,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民众开始富足,军事也得到加强,南面的骠国慑于逐渐强大的掸国,停止了对掸国的大规模军事侵略,只敢时不时试探性地对掸国进行骚扰。

  东汉末年,汉帝国群雄并起,有的拥兵自重;有的招贤纳士,占州郡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