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3章 在小灵身后为所欲为_攀科技真的好难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材料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迟迟没有重大突破?

  陆羽得出的答案是,基础理论的限制。

  在现有的基础理论框架下,每一种材料的研究,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新材料,都是在不断的试错。

  可以说,每一种材料的每一小点进步,性能的每一小点提升,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验基础上的。

  没有无数次的实验,没有海量的实验数据积累,材料进步或者突破,基本上都是太监讲话,无稽之谈。

  为什么国内有些基础材料始终追不上工业强国,原因也正在于此。

  别人比我们多发展几百年的工业,也就多了几百年的技术积累。

  这么长的时间里,单是一次次的进步提升,数都数不过来,更不要说每次进步提升都是历经无数次失败,才最终成功的。

  只有成功的实验数据才是技术积累?

  并不是,在材料研究这个领域,失败的实验数据,甚至比成功的实验数据更加重要。

  一万次失败的实验,并不意味着研究失败,而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起作用的东西。

  而这一万次失败实验得出的数据,会让以后的研究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

  ……

  每一种材料实验成功,其实都是在大量证明其他路线和方法走不通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失败的实验数据才是整个冰山,而那些闪耀的成果,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技术、实验和理论,都对材料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但蓝星科技发展到今天,基础理论已经很久没有过重大突破。

  大家在相同的基础理论框架下,技术水平又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只剩下实验,才能决定材料研究的进步。

  同样都是不断试错,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寻找正确的那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数据的积累,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此,陆羽颇为无奈。

  基础理论这东西,他也不懂啊!

  科技资料中,全都是各种各样现成的技术资料和成果,根本没理论这东西。

  就好比一个小学生,照着抄一道高中生的数学大题,能写出所有的解题步骤和答案。

  但你要问他为什么这么解,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他肯定表示对不起,你问得太多了。

  ……

  现在的材料研究,想要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提高性能,难度是越来越大。

  没办法,基础理论突破不了,材料研究始终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有时候极看运气。

  说不定在实验过程中,欧皇附体,好巧不巧,恰好找到正确的方法。

  如果是非洲人,Emmm,权当没说。

  同一种复合材料,有人用了成千上万次,才找到配比,有人只用了几十或者几百次。

  这就有点玄学了。

  而历史告诉我们,能打败玄学的,只能是另一套玄学。

  所以人工智能也登上了材料研究领域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