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章 会合点_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补给,而在经过长期的观望之后,他们在1917年6月正式宣布加入协约国,此后虽未在6上与同盟队大规模交战,但他们的海军却积极参加协约国在地中海的军事行动。

  尽管希腊人非常的不“友善”

  ,但当初制定这个计划时,张海诺经过仔细的权衡最终还是作出了将潜艇开往爱琴海并与赫森的21在那里会合的决定。

  这样做的考虑一是北海和波罗的海都缺乏合适的藏身地**――战争结束后英法必定会对那里进行一番仔细搜索,相比之下,拥有2500多个岛屿的爱琴海在地理上则要复杂许多;其次,赫森对这片海域十分的熟悉,而他的21艇身小、海上适航力相对较弱,航程也不如148,会合地**选在这里对他们来说相对较为容易。

  当然,这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就是爱琴海东部的一小部分岛屿是属于土耳其的,这个国家在一战中选择了同盟国阵营,战争中的经历让他们的官员、将领和民众都对德国人颇有好感,虽然战败同样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张海诺他们想要从土耳其弄到物资显然要比其他国家容易的多。

  在进入爱琴海域之后,张海诺他们果然碰到了不少协约国舰船,不过战争既已结束,德国政府又布了让6军撤回国内、海军在港口待命的命令,协约国舰只的军官和水兵们也都放松了许多,张海诺注意到他们即便在大白天航行也不再采取“之”

  字反潜航线,最让他们害怕的应该不再是德国潜艇而是那些战争遗留下来的水雷。

  这预料之中的情况让张海诺心里舒坦了许多,白天他们小心翼翼的躲过那些协约国舰船的视线,必要时就潜入一二十米的海中规避,晚上再沿着预先计划好的路线快前行。

  这样一来,在德国投降后的第四天,他们终于抵达了爱琴海东南部靠近南斯波拉泽斯群岛和卡尔帕索斯岛的海域。

  那里远离希腊大6,距离克里特岛和罗德岛各约百余海里,距离最近的土耳其港口约120海里。

  将这里设为会合地**是张海诺与赫森在芬克庄园共同商量后作出的决定,赫森在战争中曾数次经过这片海域,这附近除了较大的卡尔帕索斯岛和阿斯蒂帕莱斯阿岛有希腊人居住之外,其他都是荒无人烟的孤岛。

  这些岛屿大的不过几平方公里,小的还不足一平方公里,大都是鸟岛或火山岛,还有不计其数的暗礁,因此直到20世纪初,各国商船都会尽量避开这里。

  赫森告诉张海诺,在1915年冬天的时候,有一次他为了躲避暴风雨的袭击而靠近其中一个火山岛,并非常偶然的在那里现了一个可以用来停泊小型船只的天然凹口,那里虽不能停靠千吨以上的舰船,却足以供148这样的大型潜艇容身!

  在暴风雨停之后,赫森让自己的艇员将这个岛屿全面勘查了一遍,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岛上没有淡水,植被也少得可怜,除了这两**之外,这里根本就像是专门为潜艇设计的秘密基地!

  由于海图上并未给这个突兀火山岛标注名称,赫森便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赫森岛。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