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婆被歹徒轮jiān_全职法师之最强辅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浅痕

  看你们讨论的这么激烈。我找了一个相似的话题。以下为转载

  问题描述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鸡汤」、厌恶「圣母婊」的现象?

  譬如不久前偷盒饭杀人事件有人提出仅仅是偷盒饭而已何必苦苦相逼之类的言论时大部分人的言论偏向与近日微博上盛行的一篇“你弱你有理”中的想法小时候听过村上春树说的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之后也有政客引用过这句话然而现在更多的人的想法却让我觉得困惑和迷茫没有人站在弱者这边了吗?选择为弱者发声就是圣母婊了吗?

  —————————————————————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才发现自己提的问题中很多不恰当的地方(¯¨̯¯̥̥)首先盒饭杀人事件我并不认为偷盒饭的人是弱者,只是对这个事件中表现出的两种观念表示好奇。

  从小看了很多温暖的文章,认为对于贫苦弱小的人,比如在便利店买东西还缺几块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在冬天衣衫褴褛的母女来买东西可以多送双手套。但是现在有些人的态度却让我从小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从现在的一些回答中看来,有些人会觉得上述情况中的人四肢健全就应该自食其力,没有必要睁只眼闭只眼。虽然这种想法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是我却觉得有点冷漠不是吗?难道社会不是靠着人们之间的宽容和理解,才和谐发展的吗?(现在加了标点符号之前的一大篇让有些知友困扰实在抱歉(¯¨̯¯̥̥))

  回复

  因为他们不讲理,他们只会强词夺理。

  在这个社会契约越来越重要的现代,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不讲理无疑是寸步难行的。

  不要说法律,他们连道德制高点都抢占不住——因为违法犯罪往往首先就违背了道德。

  法理是理,道理是理,如果放开这些只讲情感,就会犯非形式逻辑谬误:诉诸主观情感。

  诉诸主观情感的谬误中,往往预设“动机合情的行为是恰当的”这一错误前提。但是事实上判断行为恰当与否的标准往往依据一些综合的理性的结果。对于一个人而言,动机也有大小之分,对于一个动机的行为,也有方式理性与否之分。一个行为恰当与否,也不只由该人来评判。

  诉诸主观情感的另一种形式是“换位思考”,比如“如果你是受害者父母,你还会认为判处药家鑫死刑是不对的吗?”这里是否判处死刑的标准不应该由受害者父母的主观情感来决定。

  对于题主的更:

  从小看了很多温暖的文章,认为对于贫苦弱小的人,比如在便利店买东西还缺几块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在冬天衣衫褴褛的母女来买东西可以多送双手套。但是现在有些人的态度却让我从小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