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裙带何其多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不可能落后。派了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家将廖勇。这位爷今年六十五岁。去年在段谷那么惨烈的地方都挣扎着出来了。关仪聘请他为太守府兵曹从事(武装部部长)。

  大将军姜维对关家其实是非常愧疚的。所以这一次也忍痛的把自己夹带里的人物给推荐了过来。当关仪拿到这份名帖的时候可是真的吓坏了。因为这个人叫陈寿!

  好吧,《三国志》的作者。那就做个记室吧(秘书长)。

  这么算下来,已经有了七人小班底了。但是,在关仪的拼图里,还差一个人。

  再说一遍,这位爷现在还是满脑袋外出避祸的想法。完全没有挽救国家危亡的高尚情操。但这并不妨碍他想把涪陵郡搞好——于公来说,把涪陵郡搞好一点,以后西晋统一后,自己也有入朝为官的资本。于私来说,这个地方搞好了,自己也可以存点私房钱。

  蜀汉时代的涪陵郡可不是今天的重庆市涪陵区。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地名都有转移(1)。蜀汉时代的涪陵郡,下辖涪陵、丹兴、汉平、万宁、汉复五个县。郡治在涪陵(今重庆市彭水县)。其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重庆直辖前,原四川省的黔江地区。

  这个地方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地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衡量一个地方好不好,最基本的一个评价因素就是:这个地方有没有足够平坦、适合发展农业的耕地。

  很遗憾,涪陵郡所有的地域,都处于武陵山山脉之中。平地还是有的,但是极少。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种植主食作物是水稻。而中国南方有很多地方都不是平原。为了种植水稻,中国的古代先民们创造性的依山为田。开辟出了大量的梯田。

  还是很遗憾,涪陵郡连大规模造梯田的条件都没有。

  因为,这地方的山脉一是来得很陡,很多山脉都如同刀劈斧砍般的笔直——这样近乎90度的坡度是无法营造梯田的。还有就是,这里是喀斯特地形的集中地。土层薄弱,下面的岩石都是石灰岩,蓄不住水。就算费尽千辛万苦把梯田给弄出来了,要不了多久水都全部从地下漏走。还是种不了水稻。

  好吧,这地方的大山基本都是中空的,溶洞倒是多得很,在后世是很有名的旅游胜地。

  但是这个时代关仪不可能去发展旅游经济吧。

  而且,这地方还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现在蜀汉政府把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五溪蛮。但是作为穿越者的关仪知道,这个地方的民族有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而且由于这个地方的耕地极为有限,为了争夺不多的生存资源。这里的汉民和土著居民的关系非常紧张。

  那为啥关仪会选择这里呢?

  第一,当然是足够偏僻离CD足够远。安全。

  第二,这里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