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零五章 小卫求学记(四)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汉末三国时代,所谓知识渊博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下面有三组数据。

  西汉末年,汉哀帝命人整理国家图书,最后的数据是三万三千零九十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国家藏书量。

  东汉,刘秀建都雒阳后,命人把长安的国家藏书都运到雒阳,只运过来了三万余卷。之后一百多年东汉政府陆续搜集、增加藏书。到了董卓迁都的时候,一共从雒阳拉出了十万卷藏书。(不过董太师到底不是文化人,雒阳到长安并不算远,但是这十万卷书抵达长安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一千余卷。)

  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蔡邕,号称当世藏书第一。乃是那个时代私人藏书里最多的。有多少呢?巅峰时期万余卷,晚年剩下四千余卷。

  这就是那个时代,国家和私人藏书数量的顶峰。

  看起来书不少是不是?但是所谓“卷”,不过是指竹简或者帛书。那个信息承载量有多大?一册竹简能够写多少字?根据后世出土的竹简实物来看,一根竹简最多写有49字,一般是10~30字。一卷大约在100至300字之间。

  所以,蔡邕先生其最大阅读量不过是两三百万字左右。就算文言文言简意赅,一个字顶现代三个字。那也不过就一千万字罢了。而他已经是那个时代看书最多的人了。

  一千万字?呵呵,起点上的老书虫看过的文字哪个不是早就上亿了?

  可以说,现代社会,只要平时喜欢阅读的现代人,任何一个穿越回去,在知识储备和阅读量上面,对古人都是彻底的碾压。

  而现在龙首原的教材,很多都是关彝在穿越前阅读了无数先贤大家的学术成果后浓缩出来的精华……

  所以关彝才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说,世家家学渊源啥的,在龙首原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就是个渣渣。

  这一点,不光穿越者有这份自觉,这个时代的精英们也已经感受到了。所以曹家和司马家才厚着脸皮向大司马府打报告,恳请到龙首原学院招录人才。

  “大公子,令尊和当朝陛下是怎么想的呢?为何会允诺司马家、曹家的人到学院里招录人才?这样做,岂不是……”

  “呵呵呵,伯致兄,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资敌?”

  “呃…….”

  “哈哈哈,其一、无论北魏、南魏抑或归命侯国,现在都是我大汉的属国,不能算敌人。

  其二,这三家是真的迫切需要人才。别的不说,就说这司马家吧,四个多月前司马安世到长安受封,然后有七十余名司马家宗亲脱离队伍,在长安接受了编户。之后司马安世带着剩下的八千多人去了休屠。小弟接到的消息是,他们现在干得很不错。呃,老库,你最近才从那里经过,感觉怎么样?”

  “回禀大公子,休屠那个地方,司马家的人才到了不足三个月,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