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 声名_抗战韩疯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拉了。

  日军不是没有悬赏过其他八路军或者果军的将领,但数目都很少有这么大的,级别也很少只是针对团长。

  对于吝啬的日军来说,能够拿出15万大洋的巨款来悬赏韩烽区区一颗人头,这无疑是对于韩烽个人战斗力以及憎恨力最昭然若揭的彰显了。

  日军被赶走,岳南根据地成立之后,百姓们出于对韩烽的怀念和敬佩,说来也好笑,不但没有将日军悬赏韩烽的这些告示给撕毁,反而是很好的保留下来。

  有些百姓甚至将这告示临摹或者撕扯下来,挂在自家的木门上当作秦叔宝尉迟恭一般的门神来躲灾避难了。

  在百姓们看来,连小鬼子都害怕的人物,自然是可以保八方平安的。

  于是在临汾一带的县城里,一些会说书,擅长描述场景,构画想象的说书先生,便将这一段儿变成了维妙维肖,精彩纷呈的故事。

  一时之间,韩疯子系列说书层次不绝,“韩疯子速取洪洞”、“离间计高明,韩疯子连下三城”、“夜取临汾”等等。

  后来听说连传统的皮影戏也加了戏份,甚至有人专门为韩烽制作了形象的皮影。

  只是皮影毕竟是抽象刻画,离本人的相貌可就大相迳庭了,浓黑的头发根根直竖,圆滚滚的眼睛似乎无时无刻都透露着杀气,最牛的居然是长了三头六臂,更牛的是,当这位怒发冲冠,三头六臂,虎目圆瞪的韩疯子一出场,迎面而来的十几个鬼子便吓得瑟瑟发抖,跪在地上抱头求饶。

  皮影戏的戏粉儿们便在荧幕前放声大笑。

  战乱之中饱受罹难与痛苦的百姓们,在这一刻才能暂时放下所有的痛苦尽情地欢笑,笑着笑着,一些百姓甚至流出了泪水。

  这样的生活和日子,他们自己都不记得已经奢望了多久了。

  “韩疯子同志啊,我们临汾的乡亲们都得感谢你!”

  说书先生的书评到了结尾,以此语作结。

  百姓们热泪盈眶,掌声雷动。

  ……

  新三团。

  临汾一带被总部人马安排接手防御之后,韩烽一行最初接触的太岳村、小岳村、岳南村成了团部的选择。

  新三团将全部的人马驻守在这三村周围,至于这村子里的百姓,韩烽原本是劝说乡亲们去县城里居住,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谁知道这村子里的大多数百姓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哪怕他们实际要去的县城离了村子并不算远。

  几位村长更是坚持,现在小鬼子被打走了,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况且村子有新三团的战士们和韩团长在,就更加的安稳了。

  “韩团长,额们都不走啦,我们都愿意留在村子里,我们这些人虽然大多都是一把老骨头了,可是种田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你们八路军就负责训练打鬼子,我们负责给你们想办法种粮食,你们放心,我们就是自己饿着肚子,也会先把粮食紧出来给你们打鬼子用。”

  民心如此,韩烽无话可说。

  但他深知道几位村长说的一点不假,在这段战争岁月里,八路军战士是一支有共同的信仰凝聚起来的,为了人民而浴血奋战的队伍。

  没有军饷,也没有物资支援,没有装备支援,甚至得不到政府的认可,但他们就是知道,百姓需要这样的队伍,没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受苦受难的百姓们就像是淹没在了黑夜中,永远也看不见光明,于是他们应运而生。

  纯良的百姓们何尝不知道感恩,为了支持这样一支人民的队伍,他们有的冒着杀头的危险,胆小懦弱的百姓却也能充当八路的情报员,为八路送信,有些宁肯自己饿着肚子也把粮食捐赠出来,支持八路打鬼子,给八路吃,自己光着脚丫子在嶙峋的碎石上被扎得满脚鲜血,也把布料省出来给八路做军鞋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八路军为百姓奉献出生命,百姓却何尝不是为了八路奉献出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

  可以毋庸置疑的这样说:八路军的任何一场胜利,没有百姓作为后盾和支持,都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

  (后续还会有很多点写,希望以自己的笔力可以表现出书的主旨,大家有建议随时可提,扫榻欢迎。)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