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七章 到济宁_回到明朝做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济水得名。济宁济宁,便是济水安宁之意。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首诗便是形容济水的。有了京杭运河之后,济州府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算得上是南北航运的要地。

  北宋以后,济水畅通,漕运大兴,设在巨野的济州就成了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施耐庵《水浒传》中所说的济州,就是今天的巨野县城。港汊纵横、莲苇绵蔓、水天一色、地势险要的大野泽历来是农民起义聚众起事的地方。

  朱由校站在船头上,眺望着两岸的水色,心情却变得凝重了起来,没了出京时的悠闲,也没有了在德州之时的紧迫。

  打定主意要做的事情,那就必定要做到。

  徐光启来到朱由校的身后,轻声的说道:“陛下,天要凉了,是不是进船舱去?别染了风寒。”

  对于朱由校的身体,徐光启是真的看重和担心。如果陛下这一次出来身体有了什么问题,那自己可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现在朝堂之上虽然看起来稳定,那也是因为陛下在执掌。如果陛下有个三长两短,大明就真的要大乱了。

  朱由校回头看了一眼徐光启,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笑着问道:“白天的时候爱卿似乎是有话说,只不过人多,爱卿没有说出来。现在周围没有其他人了,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启禀陛下,山东大灾,百姓流离失所,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陛下爱民如子,赈灾举措得当,实在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徐光启连忙躬身说道,语气诚挚,感情热烈。

  朱由校转头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你第一次见朕的时候,那可是说了一大堆的实话,也没见你如此拍朕的马屁。怎么相处久了,突然就喜欢拍马屁了?”

  “臣说的全都是心里话,也都是实话。”徐光启面容严肃的说道。

  “行了,这个环节跳过,说说你真正想说的话吧。朱由校看着徐光启说道:“咱们君臣就不用绕弯子了。”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恭敬的答应道,

  这一次他的确没有绕弯子,也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直接说道:“陛下,臣现在是担心朝廷的银子。现在朝廷上下入不敷出,德州就花了这么多,到了其他的地方,恐怕要花的更多。如此一来,朝廷的钱粮恐怕就更紧张了。”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徐光启,笑着说道:“原来爱卿是在担心这个。不过爱卿可以放心,钱粮的事情朕已经想好了。这一次朕走出来,就没想着再用京城的钱。”

  听了朱由校的话,徐光启眉头皱了一下。

  他当然明白朱由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情。

  每一次朝廷没有钱的时候。通常都会采取几个办法。其中比较有效果的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