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裴行俭_庶子夺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亦是世家,自然比不得裴氏这般昌隆,但也在州郡名门之列,楚氏郡望无出于二:一是江陵,二便是裴公子口中的新平了。

  新平位处关中东北向,李恪一口的关中口音,在裴公子看来李恪自然就是出自新平楚氏了。而楚氏郡望就在关中,自然也有在京中为官的,和裴家人相熟也属正常,正和李恪先前所言对得上。

  裴公子既说了,李恪也不去反驳,笑了笑道:“裴公子所言极是,在下确是关中人士,只是还不知裴公子尊名?”

  裴公子回道:“在下姓裴,名行俭,表字守约,楚公子唤我一声表字便可。”

  裴行俭!裴守约!

  裴行俭自报家门,他的话入耳,李恪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讶色,李恪忙问道:“守约可是前隋河东公之子,绛郡公之弟?”

  裴行俭点了点头道:“在下正是,在下才略浅薄,污了父兄英名,叫楚兄见笑了。”

  李恪口中的河东公便是裴仁基,绛郡公便是裴行俨,两者俱是隋末名将,尤其是裴行俨更号万人敌,当世罕有。

  隋末乱世,群雄四起,也是武将辈出,天下猛将,单以武而论,当以秦叔宝、尉迟恭、罗士信、裴行俨和薛举五人为首,裴行俨乃名传天下武将,李恪知道裴行俨,自然不是怪事。

  可这也只是裴行俭自己的揣测罢了,毕竟裴行俭与李恪同年,不过一十七岁,现在的裴行俭还只是个寂寂无名之辈,他哪知道李恪早就将他的名字记在了心上。

  裴行俭,盛唐名帅,号儒将之雄,师承苏定方,文韬武略,真正的上马统军,下马治民的国士之才,大唐第一个同时掌礼部尚书和右卫大将军文武两职的重臣。这样的人当面,李恪怎会不知。

  不过李恪稍稍一顿,片刻之后便隐去了脸上的错愕之色,拱了拱手,对裴行俭道:“原来守约竟是名将之后,在下失敬了。”

  裴行俭摆了摆手,谦虚道:“什么名将之后,家兄在我这般年岁,早已名震一方,而我眼下却还是庸碌无为,不过为父兄蒙羞罢了。”

  李恪闻言,道:“守约自轻了,守约年少,眼下虽还在乡里,但依在下看来,守约绝非泛泛之辈,早晚必成大器,何必嗟叹这一时之困。”

  裴行俭看着李恪,笑道:“看楚兄姿容俊伟,也不似池中之物,听着楚兄所言,更是如此,想必楚兄此番北上也是胸怀壮志了。”

  李恪好奇地问道:“不知守约何处此言?”

  裴行俭回道:“三皇子楚王殿下奉旨经略河东,谋划北地,所谋为何,天下有识之士人尽皆知。眼下河东正是风云际会之时,多少壮志儿郎也都想在此一役中建功立业,封侯拜将,难道楚公子北上不是为了此事?”

  李恪听着裴行俭的话,倒也没急着回话,而是问道:“守约兄以为楚王必胜,来日北伐当可建功?”

  裴行俭的眼中满是自信的神色,对李恪道:“我虽是无名之辈,但自问还懂些兵道,楚王殿下用兵颇有章法,有名将之风,身边又有宿将曹国公李绩辅佐,只要不生大变,大唐必胜。”

  李恪是武媚娘的夫君,武媚娘虽不知裴行俭是何人,但听得裴行俭夸赞李恪,心中也是高兴,她看着李恪似乎对裴行俭颇为欣赏,于是笑道:“裴公子既知楚王北伐必胜,又何不同我夫君一道从军,马上建功呢?”

  裴行俨摆了摆手笑道:“楚兄此来,想必是家中已经为楚兄安顿好官职了吧,在下尚是一介白身,又无良机,谈何从军。”

  裴行俭之言倒是正是李恪下怀,李恪先是不作声张,对裴行俭道:“守约兄气度非凡,又不乏才略,早晚必成大器,何必急于一时。”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