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圣旨至_庶子夺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想着要为李恪分忧的缘故。

  武媚娘再是聪慧,再有城府,现在的她也还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女啊,也会柔弱,也会彷徨,也会害怕,如今她已外嫁楚王府,所能依仗的也就只有李恪这个夫君而已。

  方才李恪将她揽于怀中,不吝溢美之词,甚至将她摆在了众位亲王妃之上,武媚娘见着李恪如此看重她,视若珍宝,自然一时意动,难免露了小女子之态。

  李恪看着武媚娘含烟带雾的一双眼眸,哪还不知武媚娘之意。

  武媚娘眼中的水雾仿佛一场雨,下在了李恪的心中,李恪拉过武媚娘的手,轻轻地握在掌心,柔声道:“你是本王的妻,圣旨赐婚,百官齐贺,亲王仪仗迎进门的妻。夫妻一体,何分高低,你若是哭了,本王该心疼了。能娶你为妻也是本王之幸,今日是最后一次,日后可不许再说这些胡话了。”

  “好。”武媚娘乖巧地应了一声,笑了出来。

  武媚娘从袖中取出一方丝帕,拭去了眼角的泪珠,转而将心思放在了这张圣旨上,对李恪问道:“殿下准备何时启程北上?”

  李恪想了想,回道:“父皇虽未在圣旨中明言敦促,但命本王择日进京,想必已是在暗示本王快些动身了。军机不可误,待本王稍作收拾一下,明日便启程北上。”

  武媚娘也应道:“想来陛下也正是此意。”

  李恪道:“你我新婚燕尔,本王却不能陪着你,实在是惋惜。不过你放心,待本王在北地站住了脚跟,诸事停当,便接你一同北上。”

  武媚娘闻言,知道李恪将是自己放在了心上,心里自然欢喜,但武媚娘也是识大体之人,武媚娘摇了摇头道:“殿下还是以大事为重,不必太过顾及媚娘,而且...”

  武媚娘说着,顿了顿,才又接着道:“而且并州不比扬州,扬州虽是富庶,但偏安一隅,并州大都督坐镇北都,位高权重,三郎在并州时朝中难免会有宵小觊觎,暗箭伤人,媚娘留在朝中,多少也能安定人心,也算是帮了殿下的忙了。”

  “哈哈...”

  李恪闻得武媚娘之言,当即笑了出来,李恪看着武媚娘,笑道:“王妃不是怕朝中有人非议,是怕父皇忌惮本王吧。”

  武媚娘讶然道:“殿下猜到媚娘的心思了?”

  武媚娘虽未直说,但李恪的话却正中了她的心思,不过说来也是,并州不比扬州,并州临近关中,并州大都督又掌边军,权柄极重,如此重的权柄握在李恪的手中,朝中自有人不放心,常在李世民耳边嚼些舌根也是有的。

  在武媚娘看来,兵权自古以来都是极为敏感之物,尤其是身在皇室,便更是如此。李世民眼下自然是信得过李恪的,可若是耳边的谗言听得多了,谁又能保证李世民不会动心呢?

  武媚娘是楚王妃,有武媚娘留在长安,也算是人质,多少对李恪还有几分牵制,朝中之人自然也会多几分安心,故而武媚娘才有此一言。

  李恪摆了摆手,笑道:“你多心了,父皇何等英武,父皇怕天下人反他,却唯独不怕本王反他,至少父皇不怕本王在并州大都督任上反他。”

  武媚娘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

  李恪道:“其一,长安城中,南北两衙禁军二十万,乃天下精锐,无一不是百战老卒,以一当十,并州边军也难与之敌;其二,父皇行伍出身,精于武事,本就是当世名帅,天下莫敌,怎会将我一个小儿看在眼中;

  其三,父皇征伐天下十余载,我大唐十六卫大将军,各州都督,有几人不是父皇旧部,岂会从乱;其四,太原乃我大唐龙兴之地,极得民心,我在太原起兵,以子反父,谁人肯从?只要父皇龙体康健,还在长安,手中还握着禁军,这天底下就没人能造的了父皇的反。”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