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_庶子夺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中。”

  作为亡国之君,国都并非是一个好的所在,毕竟天子眼皮底下,说不得那天想了起来,便会要了他的性命,远不如封于州郡来的快活自在。

  李靖本以为能从杨政道的口中听到什么值得叫他信服的理由,可杨政道给出的答案却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杨政道对李靖道:“我是关中人,父辈、祖辈也都是生于关中,可我自己却从未踏足关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李恪听着杨政道的话,慢慢地他终于明白了过来。为何唐史之上,作为伪隋王的杨政道竟得善终,甚至就连的子孙被还一度在玄宗朝担任朝中要职。

  若是杨政道自请放于外地,李世民兴许还会担心他有东山再起之心,可能在凝聚实力,可他却自请躬耕于终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自然就会放心许多。

  杨政道之子杨崇礼官至户部尚书、弘农郡公,其孙杨慎矜官至御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库藏,位高权重。

  隋朝亡后,杨政道后人还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了得了。

  李靖问道:“如此说来,只要我等应下你的要求,你便会将玉玺交出了?”

  杨政道道:“只要蜀王与大帅点头,玉玺即刻奉上。”

  这时李恪想起了一年多前,李恪初被流放阴山时的场景。

  那时杨政道便曾来寻过他,告诉李恪他愿意传国玉玺保全自己的性命。

  李恪想起了什么,问道:“今夜你是自投罗网?”

  杨政道见李恪竟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图,笑了笑道:“殿下说的是,颉利本要挟我一同北逃,但我已经逃地累了,已经倦了这种生活,我再也不想做哪怕一日的隋王,所以我便自己偷偷留了下来。”

  听着杨政道的话,李靖知道,杨政道的话说的应当不假。

  颉利逃地快,若非杨政道一同逃离的话现在早就出了铁山了,哪里还会留在原地,被后续追击的唐军擒获?

  其实之前李靖离京之前,李世民也曾与他提及杨政道。

  如今大唐已得天下十余载,渐得人心,所谓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遗忘,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才是正朔,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杨政道已经掀不起半点波浪。

  李靖道:“你若能将玉玺献上,我与殿下当向陛下请命,不伤你的性命。”

  能决定杨政道生死的,只有长安的李世民,李靖虽然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也不敢越俎代庖,自己直接答应了杨政道。

  “有劳。”杨政道也知道李靖的意思,也为多言什么,当即道了声谢。

  李恪问道:“却不知玉玺现在何处?”

  杨政道对李恪和李靖道:“二位且随我来。”

  杨政道说着,领着李恪和李靖出了大帐,来到了他原本住着的营帐之中,指着西南叫的一小块道:“玉玺便藏在此处。”

  李靖闻言,面露喜色,当即对身后的士卒吩咐道:“挖。”

  士卒领命,生怕磕坏了玉玺,几人徒手便挖了下去。

  杨政道藏的不深,士卒挖了不过片刻,便从土中掘出了一个外观质朴的木盒,士卒从衣袖将木盒上的泥土擦拭干净,放到了他们身前的桌案上。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木盒,里面装着的竟是这天下最为珍贵的至宝?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