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七章:焕然一新_公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力都放在安南,所以效果并不理想,而现在。朱棣将此事放在了这里专门讨论,显然是打算动真格了。

  不过听到朱棣的话,解缙等人却是面露难色。

  朱棣淡淡地道:“朕听说,朝廷在太仓造船,可是工期缓慢,这些事可是有的吗?朝廷这两年也拨付了不少银子,拨付了不少匠户,可是为何却是如此贻误?此事要好好查一查,这是大事,不容怠慢!”

  解缙连忙道:“陛下息怒,此中原由却也有些无奈,陛下应当知道,这出海的船只和河里的船只不同,所用的木料需求也是不轻,臣听户部那边说,这海船的木料需特殊加工,还要暴晒三年,如此,方可制成船板,前几年,朝廷早就不造船了,所以也一直没有存储这样的木料,此后陛下欲一振雄风,仓促之下,其实也难为了督造的官员,巧妇终究难为无米之炊。再者,船匠手艺生疏也是一个难题。朝廷拨付的银子……虽是不少,可是造船所需糜费甚大,户部那边也是为此焦头烂额。”

  朱棣的眼眸一闪,不疾不徐地道:“你的意思是,朕莫非还要赏赐他们?”

  解缙作揖道:“臣不敢,臣只是希望陛下能体谅一些难处。”

  朱棣只好不再发作了,叹道:“总之,朕不能这样空耗下去,这般空耗,什么时候才能办成事?朕不管他们有什么难处,有难处就把这难处解决,而不是每日叫苦不迭,他们吃着君禄,难道要朕养着他们吃干饭?”

  众人于是无言,纷纷称是。

  朱棣眉头一皱,继续道:“可是朕听说,这造船之中牵涉了不少弊案,此事可是当真吗?”

  “这……”

  朱棣冷冷地道:“彻查吧,命大理寺去查一查。”

  众人听罢,都松了口气,见朱棣一脸倦容,便都告辞不提。

  ………………………………………………………………………………………………………………………………………………………………………………

  谅山。

  此时的谅山已是焕然一新,自从安南稳定之后,无数的商贾便如开闸的洪峰一般涌过来。

  这里的道路已经修葺,遇水的地方也都搭建了石桥,无数的木头、矿产经由陆路和水路,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沿河的工坊,而工坊的规模已经不断扩大,数万匠人和学徒在这里日以继夜的生产。

  生产出来的东西因为价格低廉,同时美观和实用,立即受到了商贾们的追捧,铜山集那里已经初具了城市的规模,一座座功能性很强的楼宇拔地而起,因为这座城市是新建,所以每一处街道错落有致,以井字形的形态不断向外扩展。

  这里的繁华仰赖的便是商贾的增多,一个商队从掌柜到伙计、车夫,足足数十上百人,这些人要吃用,甚至要买衣御寒,需要笔墨纸砚,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