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第七十一章_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得多得人心啊。

  做臣子的所求是什么?一求名望,二求富贵,三求平安。史鼎的错不算大错,光是太子这分给人机会知错就改的宽厚,就收揽了多少人心。能上朝会的哪个不是高官厚禄?他们是希望的未来君主是太子这样臣子不是犯了极大错误的情况下会给机会改的?还是九皇子这般为达目的可以牺牲部分臣子利益的?答案不言而喻啊。

  群臣的态度是我固然要求富贵,但是前提是我得有命享受富贵。

  当然,但凡大朝会上围绕一件事进行利益争夺,许多人都容易囿于眼前利益而因小失大,九皇子系的武官系统之前为了让石光珠顶替史鼎而据理力争也情有可原。但是朝堂争斗上,向来刀光剑影,杀人不见血,谁管你是否情有可原呢?

  总之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太子适时的出来表现出了宽厚大度,不但招揽了一部分文臣的人心,就是有些武官也得掂量掂量,储君现在表现出如此仁君品质,且太子殿下是元嫡皇后所出,我为什么要舍正统而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去求什么从龙之功呢?

  在各人各种复杂的心思下,太子这样的提议附议者众。

  首先站出来的就是文丞相。文丞相不但附议,还直言夸赞了这种行为,在朝堂上就直说了:“启奏圣上,臣以为太子殿下之法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是为治国正道。”

  这高度就拔得高了,气得九皇子倒抽一口凉气。

  怎么,东宫走的正道,难道长康宫走的就是歪门邪道?叫文丞相说,还真是:毕竟元嫡所出的太子一无大错,二不愚钝,那怎么也轮不到你长康宫所出的九皇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文丞相一句拔高的‘治国正道’给这件事定了调子,那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呢?

  太宗皇帝再问了一遍众卿家以为如何,朝堂上要么是附议的,要么是不说话的。无话可说了,就是九皇子自己都没话来反驳他大哥。

  此时便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日就将诏史鼎回京的圣旨快马送出。

  因为老保龄侯夫人的病症是真的,太宗皇帝还十分体恤的让斥候部六百里加急的送去。虽然不是八百里加急,但也十分快了,按这个速度,圣旨不足十日就能送至,就算史鼎正常速度回来,两月之内,应当到京城了。

  林如海回府之后,照例将今日朝堂上的事跟黛玉说了。黛玉听完,很不客气的评价了一句:“九皇子聪明有余,智慧不足,格局有限,不过如此了。”如果不是前世小钟妃对太子先下手为强,断了承恩公府武官一系的其他选择,叫黛玉说,也没九皇子什么事。

  对于这个评价,林如海是深表赞同的。今日上朝他就在朝堂上,武官传统势力一系是怎么因小失大,完美配合东宫招揽了人心,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