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第四十八章_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在这上头在意,我也没教你这些,怎么玉儿还习得这一身铜味儿。”到底是亲闺女,贾敏将那个臭字吞了回去。

  哪里学的?前世受够了社会毒打,自然什么懂了。

  不过黛玉没再说什么,林如海就接过话头道:“玉儿这话极有道理,常言道救急不救穷,如此做法虽然显得无情了些,倒也免了多少后顾之忧。”

  贾敏见父子两个都这么说了,便不再说什么。将贾琏叫来,问了他押上地契,立了字据便可借银子,如何?贾琏早就急得焦头烂额,自然是应了。

  后来到书房商量接下来的大事的时候,林如海笑问黛玉:“玉儿明明知道你大舅舅家借的这笔钱必能还上的,为何还要坚持收抵押?”

  黛玉道:“这次不收舅舅家的抵押,日后像咱们家族人来借钱,收不收抵押,立不立字据?不说别个,就是林沐那样的人若是知道咱们家借给舅舅家十万两,一应抵押字据皆无,必是要上门打秋风的。就算弄不到钱,只怕也宣扬得人尽皆知,白白坏咱们家名声,何苦留那些后患?”

  林如海一想到自己那个堂族林沐,便直皱眉头,便也不说这个了。

  接下来的日子,京城便热闹了。先是宁荣二府凑齐了欠银,直接拉到了户部销账。

  因为积极响应此事的这几人的特殊身份,这简单的清积欠的动作,早就被人解读出十七八种政治动机。

  林如海是户部尚书,是太子妻弟;贾敬是兵部侍郎,是太子伴读;贾赦虽然没领什么实缺,但是他是贾代善的嫡长子,贾代善是谁呢?是太宗皇帝的亲信。这意味着,太宗的亲信和太子的亲信都集齐了。

  王公贵族也好,高官重臣也罢,若要长久富贵,最重要的是什么?看风向啊。

  贾敬和贾赦把银子拉到户部入库销账之后,满京城猜测的是:皇上趁这次提拔林如海,这一系列的动作,是进一步将权利过渡给东宫吧?不然起头弄这事的怎么偏偏就是这三家呢?

  而且高官厚禄的人家都是聪明人,聪明人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想得多,一想到这茬,众人就觉得太宗皇帝果然深谋远虑,只怕三年前那场病都是装的,故意引蛇出洞。不然怎么一场重病,没多久就大安了不说,太子登基的道路也扫清了不少呢?

  如果太宗皇帝自己知道臣子是这么想的,只会冷笑一声。但是众臣就是这么想也不敢到太宗跟前儿求证啊。所以这种猜测就越传越真了。

  当然,有和林如海、贾敬交好的官员,私下打探过太宗皇帝到底什么意思,林如海和贾敬都没给准话,就意味深长的一笑。

  这一笑你让打探的人怎么理解?就传言是真的呗,假的也成真的了,还能怎么理解?所以,这话传到后来,就成了户部林尚书和兵部贾侍郎都这么说的。

  引导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