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七章 真正的才女_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响在社会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就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赵亮从来不拘束后宫的女人忙活外头的事业。

  比如康莞和柳氏。

  王贞仪也是如此。

  她的身份,她的表现,她所惹起的热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宣传广告。

  而且人家还一直都不争不抢的。

  没孩子的时候是如此,有孩子了后还是如此。

  这样的女人多省心啊。

  自己安分的同时还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赵亮怎么可能讨厌的了她呢?

  对于王贞仪一次次的败家,更是毫无半分意见。

  推行女校——搞男女同校的那种学校时机还不成熟,这是赵亮亲自拍板的政策,就跟那裹脚一样,绝对废除的。

  谁想要给自己的闺女婆娘继续裹脚,那就拿钱来砸吧。

  从各种赋税到各类限制,前者容易理解,就跟外国的信仰税一样,少说也是三成五成的提升,后者就是一系列的限制。

  比如官吏军人的家属,不管是闺女老婆还是儿媳妇,横竖只要户口入户了,那所有女性就全都不准裹脚,不然削职为民就是唯一的结果。

  这样的一刀切方才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因为中国是官本位啊。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戏码就不需要多提了。

  上位者的爱好才是‘人民大众’的爱好么。

  而官商勾结又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几千年的顽症之一,一旦自家女儿送不进官字人家了,这损失多大啊?

  这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一项规则,而传统什么的,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又算个屁啊。

  话题在转回女校上。

  现在的中国又没有历经清末屈辱,不管是骨子里的骄傲还是外在的尊严,都牛逼哄哄的,这时候的中国当然‘传统’了。

  这也就是赵皇帝从一开始表现的就不‘友好’,一开始就很离经叛道,所以那些性格守旧的人虽然一直抵触,甚至一直悄悄话不断,可谁也不敢真的跟赵皇帝唱反调。

  这就是‘革命’八年带来的成果。

  王贞仪前脚从赵亮手中明又拿走了一百万,后脚就在金陵、陈州、燕京建起了三所规模不小的女子师范学校。

  两所针对小学蒙学,一所针对中学。

  要一口气建三所师范学校,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止校区建设事大,老师的聘请更是事大。

  深处现如今的环境,就不要太过分的去挑战人的心理底线,后世有句话说的很明了么,超越一步和超越半步的区别,那是天才和疯子的区别。

  所以这三所师范学校的老师还是要请女性,国内肯定找不全,那就找外教了,把范围扩张出去。

  朝鲜、日本、安南,还有欧洲。

  而这般一来就又要涉及到翻译,还需要是女翻译,这就又是一个麻烦。

  所以这个完善过程,那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赵亮不去管这个,他只需要出银子就是,配合王贞仪做事儿的是教育部,是科学院。赵亮现在已经把精力转到藏地,转到廓尔喀身上了。

  因为在廓尔喀人的威胁面前,藏地彻底跪倒在赵亮脚下了。

  此前他们对金瓶掣签制度还有异议,毕竟这会很大的限制他们自身阶层的权益,但现在藏地已经不得不通盘答应,而只求赵亮能快些出兵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