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徇私舞弊_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留陈州了。”江哲飞快回答说,毫不犹豫。

  “你家的纺织厂今年还要扩张是不是?还有你从外头拉来的那么多器械,也早晚要大干一场的不是?陈州正是出政绩的时候,这么好的位置我可还想多待几年呢。”

  赵亮也干脆,江哲现在的官职太小,调去粤东了也没啥大的作用,还离得太远,想帮忙都难。留在陈州才最好,等把官职刷上四五品了,再去粤东也不迟。

  “那好,此去京城就正好看看能否帮你疏通一二。只要大计上能得一个‘卓异’,通判之位还不是非你莫属?”

  通判是正六品,与七品知县老爷中间还夹着一个从六品呢。

  一般情况下,从七品知县到六品通判之间还需要走一个从六品的州判,可江哲如果在“大计”中被判为了卓异,那越级升官就也很正常了。

  这就跟京察里的‘一等’一样,凡地方官被列为卓异者记入名册的,都能得皇帝接见和赏赐,回原职等候升迁。

  比如大名鼎鼎的于成龙,在湖广黄冈同知任上获得卓异后不久,便被提升为武昌知府。

  江哲对赵亮口中的‘疏通’两字一点也不觉得被冒犯了,那一是他跟赵亮的关系够亲近,二是他想要在大计时获得卓异的考评,那还真必须要有赵亮为他疏通。

  不然那升官的机会怎么就会落到他头上?

  就凭他江玉龙在淮宁任上干的好吗?

  扯淡。

  每次的大计京察,有多少卓异和一等被那些达官显贵子弟给占据了?多少尽职尽责的官员只能落得个中等二等?

  那模式看似很有效果,可实际上却一点都不公平。

  不然黄枚还怎么把自己辖下之地搞得一团糟?

  送走了江哲,赵亮在龙路口继续忙活着,这起点的婚事不过是开胃小菜,接下来就是赵亮宝贝儿子的百天,这对赵家绝对是大事。

  连京城的和珅都使人送来了一件长命锁,上头镶嵌着红宝石、绿宝石和黄玉、紫水晶,象征着福禄寿喜。

  如此这般的玩意儿,赵家并不稀罕,可因为它是出自军机大臣之手,就显得尤为特殊了。

  不过在赵亮眼中,小孩的百日也就那么回事儿。赵辉的婚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一切就等着今年的院试结束了。

  不管赵辉有没有考中,他都要成亲了。

  女方是陈标的小孙女。

  婚期已经定在了今年的十月底。

  这是一门在外人看来并不怎么门当户对的婚事,但陈家人心里头是最明白不过了。

  别说什么门不当户不对的,只说陈标得赵亮之助力,轻轻松松的坐上了琼州镇总兵官的位置,那陈家就是陪个嫡女给赵家又何妨?

  更别说赵辉也不是胡吃狗油混日子的废物。

  时间已经进入了七月,赵辉这次回龙路口后人就不再进城了,马上就院试了,他需要闭门苦读一阵子么。

  整个赵家的长辈都对八月里的院试重视之极,是一边围着赵辉嘘寒问暖,另一边又明里暗里的示意赵亮多活动活动。

  之前赵辉院试铩羽而归的阴影至今还笼罩着他们呢。

  而赵亮他怎么可能不活动吗?

  中原学政王大鹤得家底都早被他使人查穿了。

  通州人,少年时即颖悟勤学,精通各项典籍,又能明史,学问功底身后。

  乾隆二十二年科场高中,考庶吉士入翰林。不到三年即受任翰林院编修,负责国史、实录等编纂记述事宜。

  连续9年分别在顺天府充当三次乡试同考官,负责阅览考生试卷,进行批注并择优推荐给主考官,以定考中举人。

  又连续9年分别充任四川、云南、湖南三省正、副主考官,职掌总阅试卷,核定名次、奏报皇帝等事。

  乾隆四十二年接任中原提督学政。

  其本人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读书人,不阿谀权贵,也对高官厚禄不怎么用心,为官二十余年一直在清流学官中打转。

  这样的一个人想要抓他的把柄,或是拿银子砸晕他,那是很难的。所以赵辉能绝对中秀才的事儿,并不像何志辉以为的那么简单。

  因为王大鹤很看重自己的一世清名。

  可是,王大鹤本人虽难以抓到把柄,他老家的兄弟子侄却就是另一个模样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