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枪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竭尽所能生产这种威力恐怖的好铳,但是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家主给即将投入生产的好铳命名为古里古怪的“米尼枪”。

  春天来了,屯民们忙春耕,军人忙训练,工人加班加点忙生产。

  督师孙承宗坐镇山海关又开始布局堡垒战,袁崇焕两次修建被建奴两次摧毁的那座大凌河城,明军又准备劳师动众去修建。

  老孙头瞧不上黄汉,因此黄汉也故意给他找茬,在二月上旬,黄汉联合郑秀文、高有谋以及在在忙着种牛痘的三个巡按御史上奏本言修建大凌河城的弊端。

  高有谋为了表忠心,又动用高家的人脉找了一些言官共同否定修建大凌河城。

  黄汉的奏本写得比较中肯,他明确指出修建堡垒的指挥官就必须有能够坚守所建堡垒的自信才能够实施,否则岂不是劳民伤财?

  如果指挥官坚持修建了大凌河城,那么此城少说也应该坚守三五年才能够发挥出作用,这才勉强算得上物有所值。

  如果才不到半年就成为了埋葬明军的坟墓,那么主张修建的指挥官难逃其咎。

  黄汉的言下之意就是让孙承宗小心,修城之时就要想好了如何打城市保卫战,别一拍脑袋就干了,最后导致明军损失惨重。

  本来梁廷栋很赞成孙承宗修建大凌河城的提议,后来发现以黄汉为首的十几道奏疏都言辞凿凿,明军有可能是白白浪费钱粮,大凌河城根本守不住。

  梁廷栋接下来就改变了章程,也反对修筑大凌河城。

  最后的结果呢?春天,孙承宗出山海关巡边,他带着人马由前屯卫城、宁远抵达松山城、锦州。再由三道关历石门、燕河关、三协十二路,由石塘路过平谷,经盘山入蓟州回到了京城。

  孙承宗面见天子条上边事,曰先任封疆大臣、曰次择八部将帅、曰蓟镇备守、曰辽镇备战、曰合蓟辽酌战守之宜、曰复筑大凌河城。

  皇帝真的是疑人不用,他认为值得信赖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够得到支持,因此当场同意了孙师傅的诸多提议。

  黄汉小朋友的奏疏当然被选择性遗忘,于是乎,崇祯四年的历史依旧,明军将要在大凌河城损兵折将。

  兵部尚书在二月中旬见到了黄汉派来的赞画将军高有谋,那是黄汉不愿意授人以柄没有写信跟梁廷栋联系,派人来面谈。

  高有谋原原本本把黄汉顾虑明军有可能在大凌河之战吃大亏,兵部尚书有可能会承担罪责的事讲明白了。

  梁廷栋何尝不知崇祯年的兵部尚书具备高危险性,前任王在晋、王洽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他趁着没有脚大脸丑之时果断上书请辞。

  他位居中枢一年多,所陈兵事还是有些门道,皇帝比较信任和倚重,可是他收受贿赂提拔私人屡屡被给事中、御史弹劾。

  皇帝见梁廷栋主动以这一年劳累不已身体每况愈下实在难以胜任兵部尚书要职为由请辞,同意了梁廷栋归乡闲住。

  因此梁廷栋相当于离休了,进士出身的江西南昌进贤人熊明遇被委任为兵部尚书。

  梁廷栋跟郑国昌关系好,黄汉跟着沾光,如今换上了熊明遇,眼看着少了助力,连到手的粮饷都要多承受漂没。

  后金掳掠了几十万汉人得到了许多工匠,其中就有一些人懂铸造红夷大炮的方法。

  在汉奸工匠刘汉带领下,后金军得到了铸造铸铁炮的技术。

  正月初,虽然汉人工匠铸造的火炮足报废了八成,红歹是还是成功得到了自产的大炮六门,他知道两成成功率已经不错了,给了刘汉重赏。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