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君恩(3)_隋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那首“桃李子,皇后绕扬州…..”的童谣出现后,杨广对李姓就极为忌惮。先是将自己的表兄李渊打压得畏手畏脚,窝囊如村寨老妪。然后找茬杀了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全家。如果不是因为天下姓李的人实在太多,他甚至恨不得将李姓子弟斩尽杀绝。

  眼下,听闻自己所忌惮的另一个姓李之人也被破了相的消息,怎能不使杨广感觉到浑身轻松?帝王有帝王的威严,一个麻脸瘸腿的人肯定当不成天子。李密当不成天子则意味着大隋的江山又安稳了几分,大隋江山安稳就意味着他这个皇帝做得还不算失败。想到这些,杨广精神愈发瞿烁,不但肩膀和腰杆直了起来,说话也比先前有条理了许多。

  “那程知节临危不乱,倒也是个上将之材?可惜朕居然未能发现他!”听到李旭说起程知节舍命断后,终于使得瓦岗残军顺利退出战场的壮举,杨广笑着点评。

  “末将这几年发现,草莽之中的确隐藏着许多豪杰。”李旭顺着杨广的意思说了一句。大隋朝的致命弊端之一就是人才选拔渠道不通畅。从地方上的小小县尉到朝廷百官,几乎全被十几个数得过来的世家大族把持。本来先皇开科举的意思,便是想使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人有个被朝廷选中的途径,以免这些人被压抑狠了,最后铤而走险。但近五、六年来,杨广忙着一次次东征北巡,根本顾不上再开科举。而掌权的世家大族们又怎可能主动给自己制造敌人?干脆趁机将朝野空缺把持得滴水不漏。结果高官的子弟依旧是高官,平民的子弟依旧是平民。朝政越来越昏暗,而百姓对自己生活越来越绝望。

  “朕恨不得野无遗贤,否则不会设这秘书监和学士馆了!”杨广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话语中不无遗憾意味。

  “陛下尊贤之名,儒林皆知。有些乱臣贼子天生不知顺逆,陛下无须挂怀!”大儒孔颖达放下粥碗,笑着开解。

  对于儒林来说,杨广做得的确非常仁至义尽。从他还是扬州大总管之日起,就养了学士名流一百多人。为帝之后,更是年年不忘与儒林交流,岁岁发给几个大儒米粮绸缎。因此无论民间对杨广如何评价,大部分儒生还是认为杨广是圣明天子。之所以圣明天子治理下的国家越来越乱,那是奸臣太多,儒者不能执掌大权。绝不是因为天子昏聩,学士们吃人嘴短,终日闭着眼睛说瞎话。

  ‘像你们这些良心被墨泼过了的,选上几万入朝,也顶不了什么事!’虽然对世家大族当政的局面略有微词,李旭对孔颖达等儒生却没半分好感。微微笑了笑,把话题岔回到了剿匪事务上。“齐郡子弟和瓦岗军打了十余场,连瓦岗山主寨都给攻下了。翟让李密凭着对地形的熟悉,避而不战,所以敌我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