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怎么教这几个货,那么费劲?_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

  关中的百姓们,用了足足五天的时间,才算把土豆和玉米收上来。

  朝廷上下,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蝗灾算是不用再担心了,就算有十万,百万的灾民涌入长安,粮食都够他们吃上好几年的。

  今天上朝,李二难得用一副笑脸开场。

  “诸卿,有事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好几天没好好陪一陪皇后了,早点退朝,去甘露殿待上一会才是正事。

  满朝文武都知道陛下的心思。

  皇后有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算算日子,估计近两三个月,陛下又会多了儿子,或者女儿。

  加上蝗灾解决的事情,可谓双喜临门!

  杜如晦是今日的班首,他回头看了看,见没人说话,正要回复李二。

  礼部尚书兼司农寺正卿温大雅,忽然捧着笏板上前。

  m.42zw.com

  “启禀陛下,老臣有事启奏,还请陛下予以斟酌!”

  李二心里挂念着皇后,道:“温爱卿速速讲来!”

  “陛下,臣兼任司农寺正卿,主掌天下农事,自朝廷号令百姓,收拢土豆玉米以来...”

  上了岁数的老臣就是这样,说正事之前,总要先做一大堆铺垫。

  有些讲究的,还要引经据典一番,才能显得自己不是吃干饭的。

  “捡重要的说!”

  温大雅吃了一瘪,略微停顿了一下,道:“老臣的意思是,如今土豆和玉米,大部分寄存在百姓家里,少部分放在长安大营之中,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朝廷应立刻派人,收缴上来!”

  李二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所有人都沉浸在解决灾情的喜悦之中,却忽略了,如何存放土豆和玉米的事情。

  温大雅说的没错,无论是放在百姓家里,还是放在长安大营,都不是长久之计。

  一来,难以统一规划,二来,那些地方的储存条件都不是很好。

  要是把这么多粮食都糟蹋了,那可是天打雷劈的罪过!

  可是收缴上来之后,存在哪?

  莫说司农寺的粮仓,恐怕长安、洛阳、太原三地所有的粮仓加起来,都存不下这将近两千万石粮食!

  喜气洋洋的气氛,顿时被冲得一干二净!

  所有人都在发愁。

  两千万石粮食,就算把皇宫都堆满了,也放不下。

  该放在哪呢?

  “房爱卿,你可有良策?”

  多说房谋杜断,李二琢磨着,房玄龄该有主意。

  “这,这老臣也无能为力...”

  “杜爱卿呢?”

  杜如晦苦笑道:“老臣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陛下,东汉之时,光武帝得了五十万石粟米,就欣喜的一夜无眠,而今却是近两千万石粮食,古今未有啊!”

  李二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有些生气。

  其实,碰到难题之后,他第一个想起来的人是柳白。

  可柳白已经给他解决太多难题了,再去问他,自己的面子往哪搁?

  岂不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