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6章 孙承宗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元年二、三月间,逆贼刘招孙率满蒙朝鲜联军数十万之众,连破辽中辽西七十余城,据辽沈、屠广宁、破宁远,兵锋直指山海关城。

  距离山海关六百里外的京师已在开原军威胁之下,紫禁城惊慌不已,三月十二日,朱由校宣布京师戒严。

  出现这种局面,王在晋是难辞其咎的。

  他不仅是辽东经略,还是蓟辽督师,从广义上讲,京师外围整个顺天府都在他的防区之内。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管刘贼攻破山海关还是龙井关(蓟州),王经略都须对结果负责。

  不久前,王在晋上疏崇祯皇帝,总结山海关之役,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三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刘贼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刘贼之凶悍剽悍,幸得圣天子庇佑,九边大军忿恨此贼,乃今山海关下之一战,横尸遍野,大败刘贼·····”

  王在晋送上这份捷报的同时,还将明军斩获的一千颗“开原贼首级”送到兵部验功。

  兵部核验后表示:“货真价实,颗颗都是刘贼脑袋”。

  无论捷报写的如何振奋人心,无论刘贼脑袋如何“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京师已在刘招孙威胁之下。

  随着京师防卫压力与日俱增,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对辽东经略不满,有传言说朱由校准备撤换王在晋,还有可能将王经略下狱。

  就像历史上朱由检对付袁崇焕一样,朱由校现在对王在晋,也渐渐起了杀心。

  只要京师被围,可以想见这位倒霉的辽东经略,可能也将面临千刀万剐,被京师百姓分食的命运。

  王在晋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早早给自己留下后路,万一京师有变,他便立即投奔山海关外的那位天可汗。

  崇祯元年三月十六日,刚刚入阁办事的大学士成基(字靖之,北直大名人)鉴于形势严峻,向皇帝极力推荐阁臣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兵马钱粮,驻扎通州以控制京师东陲,确保京师安全。

  皇帝朱由校接受这一推荐,特地召见了刚刚履任的孙承宗,和他磋商京师防务大计。

  孙承宗为三朝老臣,曾先后效忠万历、泰昌、天启三位皇帝,久经战事,是目前朱由校手中为数不多知晓辽事的大臣之一。

  顺便说一句,此人曾为崇祯皇帝的老师。

  泰昌三年,孙承宗曾协助王化贞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功勋卓著,后遭魏忠贤攻击,辞官回乡。

  他对王在晋过于收缩防线于京城外围的消极部署,有不同的看法。

  崇祯元年三月二十日,朝鲜朝天官李惕然受平辽侯委派,由山海关过迁安、通州,由左安门入京师,呈书司礼监、六部,正式向大明呈递议和条文。

  朝野震惊。

  让朱由校和他的臣子们震惊不是刘招孙大胆僭越,不是放弃对朝鲜的控制,承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