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一十一章 太空穿梭实验被公布了!_规则系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Z波装置运上太空,最后让Z波装置自主和空间站进行对接。

  太空中的对接需要非常精细,不容许出现一点点差错,容错率是非常低的。

  现在使用的方法就简单直接多了,但要求的技术也非常高端。

  指挥中心也在讨论着。

  高层领导就问向赵奕,“赵院士,你觉得这项技术怎么样?让空间站直接降落在反重力推进器的平台上,直接完成宇航员和物资运送工作。”

  赵奕看着屏幕说道,“这是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觉得推进器可以做的更大一些,就像是大型的太空飞船,科幻电影中的那样,留出一个舱室,就可以让空间站直接进入。”

  “现在是露天的平台,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高层领导苦笑的摇了摇头,“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制造那么大型的飞船,除非——”

  谷/span他没有说完。

  赵奕倒是听明白了意思,知道高层领导说的是‘核聚变装置’。

  虽然反重力推进器的耗能比较低,但因为使用的是常规动力,就需要一大部分空间装载燃料。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如果拥有功率更强,输出更稳定的核聚变装置,以核聚变装置提供的能源作为核心,就能够制造更加庞大的太空飞船,真正能实现像是科幻电影那样,运载几千上万人的大型宇宙飞船。

  赵奕对于核聚变装置的研发,还是非常期待的,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核聚变装置研发的进度。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压缩核心已经制造完成,是Z波覆盖一口气压缩出来的,剩下的工作,就是完善其他辅助部件,也包括输出端的动力装置。

  之所以核聚变装置一直没有完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经验,一次性压缩成型的核聚变装置核心,并不是非常的完善。

  在添加辅助部件的过程中,核心装置还需要一定的调整。

  这个调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最主要是有些位置的材料性能太高端,熔点甚至能超过一万摄氏度,硬度和韧性也非常的高,想要做简单的调整,比如,嵌入一个小螺母都很麻烦。

  当大型精密的装置,还需要涉及到手工修改,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但因为已经有了核心装置,完善的过程就相对简单多了,再加上没有材料性能的限制,就不存在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

  所以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而已,核聚变的研发是最重点的项目,不管是受重视程度还是支援程度,都是最高级别的,又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工作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赵奕和高层领导谈起了核聚变装置,他们讨论的话题并不是研发,而是核聚变装置研发出来以后,具体该怎么安排。

  赵奕的建议是直接完善技术,用在宇宙你飞船的制造上,“我觉得最重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