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进取汉阳府(一)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了发射和角度,并填装好了火药和实心弹。

  火炮营的营长一声令下,十四门火炮的炮手们立刻点燃了引线。

  “轰——轰——轰——轰——”

  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生疼,在城楼上指挥防守李定国和孙可望觉得城墙仿佛都颤动了一样。

  十四颗实心弹在八颗砸到城墙上,将城墙砸出大小不同的坑道,而目在坑道边缘,布满了裂纹。另有四颗击中了城门,震得城门“咚、咚”作响,激得灰尘簌簌直落。虽然城门是用半尺厚的木板,还包上了铁皮,但依然出现了几道裂纹。而还有两颗直接就落到了城楼上,只打得城楼的门窗破裂,木屑乱飞。还砸死了几名士兵。也吓得在城楼上的其他士兵纷纷躲藏。

  李定国和孙可望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被商家军这种攻城战术感到震惊。在李定国看来,攻城应该是靠近城墙,架上云梯或者是塔车,然后向上攀爬进攻,明白就是拿人向上堆,拿人命换城池。因此攻城战往往也是损失最大的。一般的将领都会尽量避免攻城战。而商家军则完全颠覆了李定国的这种传统观念,人马根本就不靠近城墙,远远的就拿火炮轰,看样子是打算硬生生将城门给轰开。心里也不禁惊骇无比,攻城战还可以这样打的吗?

  自从袁崇焕取得了关宁大捷之后,明朝就将火炮的运用,一直定位于是守城利器,事实上袁崇焕的关宁大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一战中用火炮重创了努尔哈赤,使其伤重不治而亡。本身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此以后袁崇焕本人也因此制定出“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也成为明朝军方的火炮使用原则,即使是在袁崇焕死后,这个战术原则也没有改变。

  而这个战术的结果,也造成了明朝在最后二三十多年里,不仅一味追求大口径的重型火炮,忽视了中轻型火炮和火枪的制造和发展以及运用。而且在事实上,还将重型火炮的使用和发展,推进了一个战略误区。

  事实上重炮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在守城上,恰恰是攻城。

  像红夷大炮这样的重型火炮,威力确实巨大,用于野战,则笨重不堪,运输不便,而用于守城,又因为这个时代黑火药的功能不大,就算是使用霰弹,但杀伤力也只是集中在一个较小区域,作用也确实是有限。而且如果攻击方对城池进行长期围困,那有红夷大炮也没用了。

  在袁崇焕死后,祖大寿守大凌河,守锦州的两战中,尽管明军都拥有大量的红夷大炮,但清军却釆用长期困守,围而不攻,围城打援等战术,结果这两次围城的结果都是以祖大寿粮尽援绝,最后投降而告终,结果是把大批制作精良的红夷大炮白白送给了后金而已。反而成为清军攻破明朝坚城最有力的武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