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七章 故人魂归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势。

  天竺诸国林立,各自攻战,北面还要面临大食法的威胁。

  谷/span幸亏有最强大的翟折罗国持续斗争,让大食法没有攻入天竺。

  但天竺东南的国家,几百年来奉行种姓制,国家羸弱不堪,上下离心。

  张行瑾试探攻打帕拉王朝,六千人一战而灭对方两万大军。

  这支高原上逃窜下来的疲军,顿时士气大涨。

  在天竺东南如入无人之境,四年时间,接连击败所有帕拉军队,灭帕拉国。

  其后南下,攻灭康格达、索姆瓦西斯、巴纳、羯陵伽,横扫南天竺。

  张行瑾皈依佛门,取得了佛教徒的支持,因其唐人身份,也获得了翟折罗王朝的认可,双方还结成联盟。

  一个崭新的佛国在天竺大陆上诞生。

  唐人和蕃人成了新的婆罗门。

  五年修养五年生息,张行瑾实力越来越强大,遂有统一天竺之心,然而在南下攻打注辇国时,感染瘴疫,并最终要了他的性命,时年四十八,正是大展宏图的年纪。

  由于其生前无子,只有两个年幼女儿,遂传位于义子张奉堂。

  死前念念不忘大唐,张奉恩便载其骸骨,翻山越岭,跋涉四万里回归长安。

  讲述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天下事没有一件是简单的,其中的艰辛挫折,外人如何能尽知之?

  张奉恩此来除了送张行瑾的遗骨,另一个目的是请求册封。

  只要是唐人,心中大一统的观念便永远不会消失。

  对大唐的认同也不会消失。

  或许很多年以后,华夏文明在天竺大陆上开花结果。

  张行瑾的确有罪,但他在天竺的开拓,实际上也是让华夏文明走了出去。

  作为大唐皇帝,李晔没必要拒之门外。

  倘若大唐不支持,很可能几十年后,这一丝微弱的华夏文明之火,熄灭在山川异域中。

  “朕赦免张行瑾前罪,封其为归德郡王,允许其下葬于细柳城之南,封张奉堂为信德国王,赐国号信德,为大唐藩国,赐金印金册,张奉恩为信义郡公,张行瑾长女为昭华公主,次女为昭夏公主,赐上等蜀锦万匹,衣服样式、金银饰物三车,佛门典籍各一百册!”李晔有意打造一次文明交流活动。

  “罪臣替义父拜谢陛下!”张奉恩叩首。

  张行瑾的尸骨,李晔就不见了,以免触景生情。

  只不过,李晔不见他,当夜张行瑾就入梦了。

  梦境中依稀还是那个丰神俊朗的少年。

  一身盔甲,恭恭敬敬的站在李晔身边。

  仿佛说了很多话,但李晔都没听清。

  只朦朦胧胧听见最后一句:陛下保重,臣去矣……

  醒来后,更是头昏昏沉沉的,连起身都难。

  太医又是把脉又是下药,全都不见好转。

  短短几天的时间,长安城便笼罩在阴云之中。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在有心人的关注之中。

  不止朝堂上,连开远、通化两大军营都不安起来。

  后宫中更是闹翻了天,皇子们忙前忙后,但全都被辛四郎拒之门外。

  大唐帝国泛起阵阵涟漪。

  就连长安城的百姓,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感觉出异样来。

  此时张承业站了出来,令政事堂、枢密院各行其是,又让亲卫都、黑云长剑都隔绝内外消息。

  然后八百里加急,催促太子李祐加快行程。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