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两百四十一章 名士来投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才是崔源照。

  四人之后排着小字的十七人。

  总共二十一人,崔姓就占了四人,韦姓三人,裴姓两人,世家大族去了差不多一半的名额。

  当然,这时代能读书识字的,也不是普通人家,来参加科举的更不是普通人。

  李晔看了一眼刘全礼,“这是谁让你送过来的?”

  “回禀大家,李公。”

  李巨川只有一个幕僚的身份,但长安城中谁不知道他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甚至有人称他为布衣宰相,而称张承业为隐相。

  既然是李巨川送来的,想必里面的幺蛾子比较少。

  “去兴庆宫!”

  兴庆宫里摆着四张试卷,字迹工整,三个主考官围着评头论足,争论不休。

  “怎么回事?”李晔踏入阁中。

  “陛下,这四人各有长短,一时难分高下,故臣等有些许各自看法。”韦昭度资格最老,最先发言。

  李晔目光落在长卷上,这还是他第一次看正规的科举试卷。

  按照李晔的要求,重时务策。

  唐代科举策问有三策,李晔简化为两策,一文一武。

  文题:关中疲弱,钱粮不振,人口不济,如何走出困境?

  武题:汴贼强逆,天下藩镇割据,朝廷困守关中,如何破局?

  其实文武二题都是一个意思,如何复兴大唐。

  李晔一一看了四人答论,皆是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还没标点符号。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李晔眼花缭乱,还是让他们粗略讲解一下。

  四人的武题都是攻取蜀中的老路子,大同小异。

  蜀中向来都是关中的后花园,李唐宗室动不动就“南狩”成都。

  因此蜀中也就成了大唐臣僚心中的怨念。

  主要不同集中在文题上。

  简而言之,崔谔主张降低税赋,吸引关东百姓入关。

  赵观文主张以朝廷的名义鼓励嫁娶,生一子赏十鸡,二子赏羊,三子赏猪……

  杨赞图主张以圣人教义,化蛮夷为唐人。

  崔源照最有意思,立足点不在人,而是税,主张取消二税制,只收秋税,且只收粮食,并取消各州各县私自摊派的杂税,藏富于民,则人口自然滋茂。

  唐朝是没有探花和榜眼的,只有状元,因此竞争极为激烈。

  崔源照和杨赞图的策论最符合李晔的构想,不过看着两个崔家人,李晔不得不委屈崔源照了,“杨赞图为状元,崔源照为榜眼,赵观文为探花。”

  李晔发话了,三人也就没什么可争论的了。

  崔谔虽然没入三甲,但也是排在第四的进士,足以光耀门楣了。

  剩下的十七份试卷,李晔大致看了一下,文题差不多就是这四人的路数,只是没有四人分析的细致透彻。

  至于武题,基本都是取蜀中,仿佛标准答案一般。

  科举有八百多人,李晔还真不信全部都是这个,下令将试卷全部取来。

  这一下苦了殿中三人。

  不过皇帝的命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